这滴漏水钟,看着其实也挺简单的,不就三个桶嘛,只是一般人想不到这么弄而已,众人瞧了个热闹也就散了。
又不是写出了惊艳的诗词文章,奇淫巧计尔,不足登大雅之堂。
人群中,于兴业目光在那水钟上停留了一会儿,默默移开,他年后已经转入科举班,做工匠改变不了他的命运,他不想自己将来的子孙同他一样,又穷又窝囊,科举是他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途径,他不会轻易放弃。
他爹于同光现在是彻底废了,成日里酗酒,没钱买酒了就来找他们娘几个闹事儿要钱,后来雪柔娘亲花银子雇了几个壮汉,教训几次,他爹再也不敢来了。
原来他爹只敢同妇弱耍威风而已,于兴业对他爹的最后一丝怜悯消失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科举班的学生陆陆续续回去课堂上课,数理班的一众人却仍围着宋景辰造的水钟好奇地指指点点。
与科举班主要教授儒学经典不同,数理班的学生们涉猎非常之广,算学、天文、地理、农学、水利,无所不学。
他们亦不知道学这些到底能有什么用,会写诗词可以扬名,可以换银子,学会了“鸡兔同笼”能当饭吃吗?
明白“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 ”这些跟他们的一日三餐有何相干?
还有那农学不就是教他们如何种地嘛?人家读书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他们读书却是为了回去种地?
数理班的孩子们有太多的不理解,对大多数人来讲,数理班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若有机会,几乎人人都想如于兴业一般,可以跳到科举班那边去,那才是正经出路。
这也是陈宴安苦恼的原因,他的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把他的理想硬生生削成剔了肉的骨头,看起来挺大的骨头上,目前粘连着的唯一的一块肉就是宋景辰。
——正如那为先贤所感慨,大夏朝没有培养数理人才的土壤,这一点无法改变。
陈宴安是个倔脾气,从不信什么无法改变,只有改变多少的问题,不存在没有改变!不是没有土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