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好事儿,不然辰哥儿这次就真的危险了。

老太太后怕不已,搂着小孙子道:“小乖乖,你说你咋就不知道怕呢,你这是命大,不然你可叫家里人怎么活,可不许跟着人家去打猎了,那是闹着玩的吗,这次是头野猪,谁知道下次有没有黑熊、老虎。”

宋景辰心里很清楚这次真的是个意外,是很多巧合凑一块儿才出现这种事儿,哪能因为一次凑巧还就不出门了呢,不过他也知道肯定不能跟家里人这么说,态度上必须得骗过祖母,骗过爹娘,骗过一大家子。

宋景辰往老太太怀里靠了靠,装做心有余悸的样子道:“祖母说得极是,下次我可再不凑这种热闹了。”

众人不疑有他,吓这么一回,哪个孩子能不怕,辰哥儿没给吓掉魂儿都是胆子大的了。

翌日一大早,突然有宫里的小太监前来宣旨,把宋家人吓大一跳,慌忙出门接旨,皇帝的口谕,宣三郎父子五日后进宫一趟。

老太太忙请人到屋里喝茶,又奉上“薄礼”,从小太监口中得知是怎么一回事后,长出一口气,欢欢喜喜送走传旨的小太监,一家人高兴坏了。

能得到皇帝的关注和召见,这得多大的荣幸呀,辰哥儿果然是有福气的娃,有化险为夷的本事,还能因祸得福,连带着一家子都沾染了娃的福气。

宋三郎对自己现在的状况很满意,他其实不想往宫里凑,更不想往皇帝身边凑,但好大儿让他无法低调。

宋景辰倒是有点好奇皇宫是什么样的,皇帝长什么样子,还有皇帝每天都吃些什么样的饭菜,这宫里的饭菜和萧楼,现在应该叫范楼的饭菜有多大差距,光听赵敬渊说,想象不出来。

不知道皇帝召见他们父子会不会请吃饭什么的,要是拖到晌午,应该不好意思不请吧?

一国之君不好太抠门的,有失体面。

外人一走,一家人可开了锅了,妯娌几个同竹姐儿凑一堆儿,讨论小孩和三郎去宫里的时候该穿什么样的衣裳,什么样的鞋子,梳什么样的头发,戴什么样的发饰,还有这五天绝不能生病等等,说得不亦乐乎。

老太太亦是满脸带笑,她的意思是这几天就不要送辰哥儿去书院了,这二八月的天气,忽冷忽热,万一有个头疼脑热,带着病气怕是就不能见到皇帝陛下了。

除了宋三郎觉得不用搞得太夸张,一家人都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