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祝允明是祝枝山的字?”张裕问。

“哪啊!枝山是祝允明的号。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张丰说起擅长的领域如数家珍。

“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盛青希插言显摆自己的知识。话说,他现在的知识全是从自家外公和小舅舅那里学来的。

“徐祯卿?不是周文宾吗?”话刚出口,张裕就知道自己问错了。老爹啊,麻烦你不要用看“笨蛋蠢材“的鄙视眼神看着我,我可是你儿子!

“大舅舅,周文宾是影视故事中杜撰出来的,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个人。”盛青希道。

“听听,你还没有小希了解得多,亏你还是吴中人氏,成天崇洋媚外,把我们老祖宗的传统国粹都忘光了。”张老爷子鄙夷地说道。

张裕苦笑,不就是不了解历史名人吗?怎么就成崇洋媚外了?不敢反驳老爷子,张裕只能苦着脸提高老爷子给他普及古文化知识。

“徐祯卿是明代文学家,吴中四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被人称为‘吴中诗冠’。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徐祯卿的书法师从李应祯,而李应祯正是祝允明的岳父,曾指导祝允明书法……”

“祝允明能成为著名的书法大家,受了两个人的影响。除了李应祯外,还有他的外祖父徐有贞。徐有贞明宣德八年进士,后来因迎英宗复辟有功,委任为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封武功伯。徐有贞才华绝世,天文、地理、道释、方技都很通。书法擅长行草,深得怀素、米芾笔意,在当时很有书名。徐有贞擅长行草书。他的行草主要师法唐朝的怀素和宋朝的米芾。用笔直率而华美,结构潇洒多姿,很得古雅之气。在祝允明二岁时,徐有贞奉诏回苏州闲居,祝允明一直与他在一起。直到祝允明十三岁时徐有贞去世。因此祝允明幼年学习书法就是在外公的启蒙下开始的,徐有贞的书法风格对他影响是很深的……”

张老太爷喋喋不休,大有开讲座的形式:“祝允明自己谈幼年时学习书法,说前辈不让他学习近代人的字,看到的都是晋唐人的字帖……”

“行了,行了,折腾了一个晚上还不累啊!”张老夫人出面了,“你不累,小希他们还累呢!赶紧得让孩子们回去睡觉。”

卤水点豆腐,张老爷子听到老婆大人开口了,即使意犹未尽,不得不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