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二气乐了,一巴掌拍上自家小子的脑袋,“你什么德行我还不知道!送你去读书,就没求着你以后做大官有多大出息。你用心学了,尽力考了,问心无愧就行。你考不出个状元来,你老子我还能不认你不成,臭小子!”
得了定心针,柳知秋顿时咧了嘴,也不觉得后脑勺痛了,“所以我说爹您就是明事理。听您这么一说,我现在是半点压力都没有,等下了场,肯定下笔如有神助,半点不带怯场的。”
“我看你去学院这些年,别的没学到,光学着怎么磨嘴皮子去了。”柳二笑骂。
柳老婆子跟两个媳妇乐呵呵的听着,边整理堆满了堂屋的礼物。
有钱万金托人送过来的贵重礼品,也有村民们送上来的一些家常东西及土特产。
要是不整理出来,堂屋都没地方放脚步了。
“这些东西着实太多了,光是我们家吃用,一两个月都用不完。”柳老婆子看着琳琅满目的礼品,想了想,“秀兰,杜鹃,把这些东西分出两份来,赶明儿你们带回娘家去。东西不算多好,就是个意思。回去了,多住几天,陪陪爹娘,赶在农忙前回来就行。”
陈秀兰跟杜鹃相视一眼,笑道,“诶,我们听娘的。”
哪有女儿不想家的,只不过她们已经嫁做人妇,不可能再像当初做少女时候一般整天往家跑。好在婆婆开明,时常叮嘱她们回家看看,只这一点,她们就对婆婆异常感激。
一家子两个小圈,各自忙活,各自闲聊,却又紧密相连,欢乐温馨。
柳玉笙坐在老爷子旁边,安静听着家里人闲聊调侃,说笑逗趣,享受此刻的氛围。
李老婆子带着大儿子李平于笑声中,走进柳家小院。
“柳老哥,老嫂子,我来送喜糖来了。”人未进屋语先至,透着爽朗的精气神,一改从前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