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陶二叔厂里的木材一年才能运出去两三回,顶多也就是维持一下基本的生计。有时候生意太过惨淡,一整年都处于入不敷出的亏损状态。
但是自打戚铮的家具出炉,陶二叔就再也没有为订单发过愁。钱也是一大把一大把的进账,直把他的腰包塞得满满的。
要说他不感激戚铮,感激谁?
在外人眼里,大都会说,要是戚铮没有认识陶二叔,只怕直到现下也还是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的那个戚铮。戚家也绝对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过!
但是在陶二叔心里,他很清楚,不是他,也还会有别人。戚铮缺的只是机遇,不是实力。如戚铮这种被埋没的金子,早晚是要大放光芒的。
☆、91第91章
陶二叔其实很感激陶涛介绍戚铮跟他认识,这才有了之后这么多的合作。
没错, 是感激。在陶二叔看来, 也或许确实因为他提供的木材和销路,改善了戚铮的生活。但与此同时, 戚铮何尝不是挽救了他和整个木材厂?
提及订单, 对比今年和往年, 傻子都能看出,戚铮才是他们木材厂的救命恩人来着。
也所以, 陶二叔对戚铮格外的感激,也格外的上心。只要是戚铮的事情, 不论大小,他都一定能帮就帮,不带半点私心的。
反观戚铮, 一直以来对陶二叔也特别的敬重。不曾因为自己的家具卖的好,就随意跟陶二叔加价谈提成。也不会因为在市里开了家具店, 就只顾自己家具店的生意, 冷淡陶二叔厂里的订单。
这两人可以说是都选在了各自最落魄的时候认识对方。然后,一并合作、一并携手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而今日子好了, 不但没有因为利益而变得生疏, 反倒更加的亲近。
这般交情,也堪称是彼此的福气了。
伴随着戚铮和陶二叔在外省打下的漂亮基础, “小金服饰”越发不愁销路了。
不过与此同时, 赵小金做衣服的速度远远及不上卖出去的频率, 已然成为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在极为认真的考虑, 以及跟戚家人的商讨之后,赵小金开始筹备第一个小作坊的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