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页

剑下亡魂多,所以一身煞气,萧允铮从马车上下来,虽然脚和手没好全,但还是走到赵王身边行礼,“见过父亲。”

若非萧允铮设计让自己受伤,这会儿还在宫中。

赵王拍了拍他肩膀,道:“好好养伤,别落下病根。”

此举虽未真的反了,但和造反无异。天子圣旨,自然不可能收回去。

而赵王也未下定决心造反,正如萧秉承所说,造反不仅需要兵马,还需要粮草。

西北苦寒,若是没有粮草,也坚持不了太久。

他这身军功,不全靠自己,也靠朝中粮草不断。

倘若明光帝收回成命,那他自然可以做个好臣子,为越朝建功立业,驻守西北。教养子女,再培养一个将军继承衣钵。

倘若逼他造反,这皇帝换谁当不是当。

送萧允铮回来的大人和宫侍连口热水都没喝上,就被迫原路返回盛京了。

两位将军虽有圣旨,可圣旨被烧了,他们二人被赵王绑在柴房。

如果他们投靠赵王,那留在盛京的家人必然不会好过。倘若不降,自己受苦不说,平白成了赵王泄愤的工具,最后只有死路一条。

时值冬月,西北比盛京要严寒得多,在柴房里被门缝窗缝的冷风吹着,没一会儿身上就冻僵了。

这儿发生的事已八百里加急传回盛京,但也花了几日功夫,腊月十二明光帝收到消息,不由心口一闷。

御书房内,赵太傅等人,一一看过信件,却都低着头谁也没开口。

明光帝目光暗沉,“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