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会再回头,为了这点骨气不会再利用卢皇后,这已经是莫大的好处了。
镇南王也知道这一点,略微放宽了心:“也幸好太孙清明,加之他身边又有宋阁老跟你,又有付友德这等原先的东宫老臣辅佐,我跟应书才放心。”
镇南王府一系向来同东宫走得近,崔应书就更不必说了,建章帝把他们挪走,也是在敲打他们,他们哪里有不知道的道理?面上自然要高高兴兴的去办差,心里却还是担忧周唯昭的:“也幸好,张天师马上就进京了。”
建章帝虽然爱儿子们,可比起儿子们,修仙得道显然还是更重要些,而正一一道虽然不同全真道那样修长生,可张天师毕竟是天师,而且颇有神通-----至少每回陛下烧青词的时候得到的回复陛下总是满意的,且张天师炼出来的丹药也着实叫建章帝吃的年轻许多。
等张天师进京了,身为张天师嫡传弟子的太孙殿下也就能得以喘息好一段时日了。
叶景宽答应一回:“其实也不是那样艰难,只要西北的事能寻机处理好,日后的事总能缓一缓,慢慢来的。”
镇南王不置可否,见小儿子到现在也还没来请安,不由就又挑眉:“这小子怎的还不过来?”
叶景宽也觉得奇怪,找来长兴一问,才知道叶景川又出门去了,等一问叶景川去的是哪儿,还是摇头叹气。
镇南王见他这垂头丧气的模样就晓得小儿子是又犯倔了,叹了口气问他:“怎的,又往哪儿去了?家里他就这么坐不住!”
“还能去哪儿?交代完人家弟弟,又去叮嘱人家未婚夫了呗。”叶景宽嘴角露出个弧度,想笑又没笑出来:“小二啊,是个痴情的。早知道”
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镇南王妃正瞧送去宋家给向明姿的折腰礼,听大儿子说小儿子又去见了宋琰,秀气的眉毛早笼在了一起。
云岫县主跟云依县主从来管不得她们这两个兄长的事儿,闻言也忍不住面面相觑,心里要替自家哥哥叹一声可惜。
镇南王妃更是不必说,打点精神布置好了中秋晚宴的菜单,再召了儿子房里服侍的人来问了,知道东西都全部收拾妥帖了,还是不放心,自己亲自看了一遍,晚间等镇南王进后院来了,忍不住抱怨:“早知道他这样死心眼,当初就厚着脸皮求了宋老太太定了这亲事!”
这也是发了狠了,母亲毕竟都是心疼儿子的,镇南王笑斥她一声:“说什么呢!说不得那个时候太孙殿下就已经心悦宋六小姐了,你该庆幸咱们没同太孙殿下抢人才是。”
镇南王妃可没开玩笑的心思,斜睨了镇南王一眼:“你倒是看得开,你儿子伤心成了这样,亏的你还坐得住。”
男人家总是比女人家粗心一些,镇南王跟叶景宽的确都觉得惋惜,可这惋惜也不过是没跟宋家结成亲事罢了,至于这小儿女情事,这哪里是说的清楚的?再说时间还长着呢,没了宋六小姐,自然还有王六小姐陈六小姐,哪里就真的至于一辈子光棍了?
他少不得反过来劝镇南王妃:“不管怎么样,反正现在宋六小姐已经是太孙妃了,过去的事就少提吧,便是小二,等他回来我也得好好说说他,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凭他跟殿下多好的交情,也不该是他去替宋六小姐说话出头,宋六小姐多的是兄弟,要他做什么?他这反倒是给人家宋六小姐添麻烦。”
镇南王妃点点头,就听见镇南王又道:“就是你,也别因为这事儿跟长宁伯府起嫌隙。咱们两家是通家之好,该怎么来往,依旧怎么来往。”
第一百三十四章 赤诚
叶景川的确是去见周唯昭的,他近年来见周唯昭的次数屈指可数,不是心里生了芥蒂,只是毕竟他还先于周唯昭同宋楚宜有交情,自问待宋楚宜也比周唯昭上心,可到头来宋楚宜选的却不是自己,难免伤心。
这一伤心,又不好生旁人的气,就只好避着些。可现在他即将奔赴前线抗倭,他既要去,就抱定了不回来的决心-----虽然同父亲兄长都说好了,趁着去王参将手下好好的学本事,可是战场上,谁敢说就一定能毫发无伤的?何况他原也不止为了学本事,也是真的为了抗倭。
而既然抱定了决心,他自然要替宋楚宜再多考虑考虑,虽然宋楚宜未必需要他的这份心,可是他自己心里总好受些。
多年的好友,周唯昭见他沉默了半响,亲手执壶替他倒了茶,看着上头漂浮着的茶叶笑了一声:“景川,你还同小时候一样。”
叶景川已经忘记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模样了,大约也就是舅舅说的那样,一腔热血,天真可爱罢,可他以前觉得这是他同那些只会斗鸡走狗的纨绔的不同之处,觉得骄傲,现在又觉得难受了------宋楚宜自小就不是这等人,她比同龄人不知道老成多少,自然是喜欢与她一样老成持重的人,这样的人也更懂她罢?
他心里微微发苦,却还是扯了扯嘴角:“是啊,小时候我还总笑你找不到媳妇儿。可现在瞧来,你分明找到了世上最好的女孩儿了。”
换做个多心的人听了这话必要不满,可周唯昭却并不多心,他一直都知道叶景川对宋楚宜的心意的,也知道宋楚宜对叶景川从来无心。
他沉默了一瞬,抬头瞧了叶景川一眼,他说起来并没多少朋友,叶景川算是其中一个,可是朋友归朋友,能让的东西都能让,他自小长在龙虎山,其实并没多少上位者的霸道,对待旁的东西一向舍得,唯有一个宋楚宜,这是他自懂事以来,除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位置以外,唯一想要拥有的人,要叫他让,是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