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这阵气喘匀了,太子才卷起手放在唇边,缓了一阵以后继续看着珍德:“顺便,你再让白东想办法让信使透露给恭王一层消息,就说太子妃在东宫过的很不容易”
太子妃在东宫不得太子的宠爱,过得很不容易,这是众所周知心照不宣的秘密,根本就不需要人特意去提醒,珍德在心里深深叹了一口气,觉得太子的想法云山雾罩令人摸不清楚,可随即就瞪大了眼睛-----太子妃既然过的如此不如意,可为什么还坚守在东宫?谁都知道太孙是她唯一的指望,而这一切对曾经跟太子妃青梅竹马,差点儿就成了一对的恭王来说,这个事实就实在是太令人难堪和不甘了,既然不甘,既然心里仍旧意不平,那么恭王对有太子血脉的、自己心心念念的人生下来的孩子该怀着多复杂的情感,又该怀着多刻骨的恨意?珍德忍不住打了个寒噤,再抬头看太子的时候,眼神都有些变了。
太子视而不见,他用令人起鸡皮疙瘩的平淡语气,平静的在给自己的儿子和未来的儿媳,布下一张足以把他们网罗其中不得脱身的大网。
“看样子我的意思你都明白了。”他说,眼珠子转也不转,老神在在的窝在椅子里:“我要这些话传进恭王的耳朵里,意思一点儿也不能变,要是误了我家下来的事后果不用说说吧?”
珍德起先还想着要学一学那些御史来个文臣气概,想着死活也要劝下太子,叫他正视自己的嫡子,如今他才知道自己实在是过于天真了,太子根本是说不通的,既然说不通,他又是东宫属臣,身家性命更是都握在太子手里自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心如死灰面色惨白的磕了几个头,沙哑着嗓子应了是。
太子吩咐完了他,才转头去看着魏大老爷:“你儿子去襄樊的事儿你知道不知道?”
魏大老爷向来不大管家里的事,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开诗会开文会,和人喝茶会文,儿子去了哪儿,他虽然隐约听儿子走之前提过,可现在一段时间过去了,他记得就不是那么清楚了,有些茫然的摇了摇头。
太子笑了一声,只觉得他这个父亲当的实在有些滑稽,笑完了,他才一甩袖子,从桌上抽出一封信扔在他面前:“你瞧瞧这是什么?”
魏大老爷捡起来扫视了一遍,这一看脸才白了,慌慌张张的又重新跪倒在了地上:“殿下!求殿下开恩,我儿子哪里有那么大胆子呢?怎么会千里迢迢跑到襄樊去,就为了抢一笔银子?这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太子有些不耐烦的扬起手,见他惶然不安的闭了嘴,才道:“你急什么?我找你来,为的就是你儿子的事,你亲自去襄樊走一趟,找湖北巡抚江田华,他会重新审这个案子的。”
魏大老爷松了一口气,连着给太子磕了好几个响头。
太子等他把头磕完了,又交代他:“我这里还有两封信,一封你带给湖北巡抚江田华,一封你交给你儿子,其余的事你就不必管了。只是有一样,这两封信一定要安然无恙的到他们两个人手里,要是稍有差池,我饶不了你!”
魏大老爷哪里敢说个不字,他虽然不是很聪明,可是胜在老实谨慎,听太子这么说,忙拍着胸脯下了保证:“您放心,一定不敢坏了您的事”
第六十二章 陷害
周唯琪心下有些烦躁,今天他路过礼部衙门,想着藩王信使们都已经陆续抵京,便想去打听打听,看看能不能听到些消息,可是结果却听了一肚子不愿听的消息回来-----如今那些小吏们谈的最多的不是藩王进京朝见的事,而是太孙周唯昭跟宋家的联姻。
他虽然被钱应的话喂了定心丸,也有了韩正清这个后盾,心里已经不如范良娣刚去世时那样惶惶不可终日,可是到底还是有些不平的-----同样都是太子的儿子,他跟周唯昭的岁数相差的又不大,可是周唯昭的大婚礼都眼看着近了,他却连妻子的人选都还没定下来,不由有些心灰。
直到珍德跟魏大老爷从太子书房里出来,他心里的大石头也没移动一些,垂着头有些蔫蔫的进了房,喊了一声父亲,行礼问安过后就沉默的站在了一旁。
太子有些意外,还以为他是在差事上有了为难的地方,抬眼瞧了他一眼:“怎么这副没精打采的模样,是部里的差事有难处?”
周唯琪摇头,看着太子,眼里露出些委屈来:“父亲,大哥眼看着都要亲迎了,我却连正妃人选都还没定下我有些不安”
太子手里的笔顿了顿,见周唯琪茫然又委屈,心里猛地一抽------从前他被卢皇后抛下,眼睁睁的看着卢皇后抱着恭王走的时候,也是这样茫然又无措,不安又惊恐。如今他的儿子又要活在卢家人的阴影下,他惨白的脸上露出诡异的复杂笑意,手背上根根青筋凸起,隔了好一会儿才扔了手里的笔,看着周唯琪道:“有什么好不安的?怕她不给你挑个好的?”
他嗤笑了一声,往后靠在椅背上,朝周唯琪招了招手,把周唯琪招到跟前,上上下下把他看了一遍:“我的儿子,婚姻大事自然是由我做主,她说了又算什么?”
他沉默了一会儿,见周唯琪仍旧提不起精神,想了想就问他:“你看上了哪家姑娘?问过你好几次,有没有心仪的姑娘,可你总不给出个人选,要是依我的意思”他顿了顿,就道:“常首辅家的孙女儿跟郭怀英的女儿都不错。”
周唯琪有些意外的抬头,没料到父亲一开口就就是这两家-----这两家哪一家也不比周唯昭娶的那个宋六差,可是惊喜过后他就又有些灰心:“可皇祖母哪里能同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