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崔应书难免对太子除了寒心之外又有些失望,明明当这个太子好当的很,建章帝并不是那些忌惮儿子的疑心病重的父亲,太子又身体差,自幼就受建章帝跟皇后娘娘的怜惜,只要无过就是有功,可他偏偏就是不安心,四处伸手。
可他的身份又决定了他尴尬的立场,端慧郡主显然是亲皇后跟东宫的,这在过去早已经是人所皆知的事,就算是想脱开关系都难,何况如今宋楚宜又马上要当太孙妃了
“身份所限”崔应书叹了一声,问季淮:“杨云勇落马,江西那边肯定要另派人去,人选有着落了吗?”他还想起另外一件事-----肃王可就是分在了豫章的,一个藩王,要说他对藩地所发生的事全无所觉,崔应书很是不相信。而若是肃王早就知道江西官场混乱至此,好歹是他自己的封地,他怎么这些年就一点儿动静都没有?真是怕了太子?还是他一直冷眼旁观,纵容江西官场一步一步腐烂到无法收拾的地步,然后再借势捅东宫一刀?
原先这事他跟宋楚宜都认定是陈阁老跟杨庆布的连环局,可是等他如今再仔细想想,他去九江之后,事情发生的都实在是太巧了杨庆若真的只是杨云勇的远亲,陈阁老的幕僚,那里来的那么大口气,要他背整个黑锅?
除非杨庆还有别的倚仗跟护持,崔应书想到这里,只觉得不寒而栗,胳膊上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季淮不知道他已经瞬间想的如此伸冤,点了点头:“内阁已经商量出了人选,若是没有意外,应该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唐玉峰兼任江西巡抚,其他大小官员吏部拟定了名单上去,也差不多都定了。”
唐玉峰此人跟陶鼎湖一左一右,都不是普通角色,可有一样他们是有共通点的,就是都不站队,都是聪明人,往往这样的人最得上头的心意。这次常首辅选他,恐怕也是按照建章帝的心意来选的-----也没给东宫插手的机会。
崔应书隐隐已经觉得有些不好,等端慧郡主跟余氏约好了一同去长宁伯府商量节礼的事情的时候,就跟着她们一同去了长宁伯府。
宋程濡比他还先一步接到消息,只是他分管着吏部,江西这次大换血,他忙的脚不沾地,值了好几夜的班才算是有了闲,回到家就喊了宋珏宋楚宜跟宋琰,并常先生应先生一同说起这事儿来,他把太子跟杨云勇有牵扯的事儿说了,末了忍不住长叹一声:“这次恐怕圣上要震怒啊。”
自来君权跟储君之间的关系就微妙,建章帝已经算是个很能体谅太子的慈父了,可是再是慈父,他首先也还是个皇帝,是皇帝就没有不忌惮储君争权的。从前太子身体孱弱,又素来面上瞧着安分守己,再加上有荣贤太后压在上头,更叫建章帝对太子亲近一层,可是随着荣贤太后倒台,太子身体渐渐好转不说,手底下接二连三的闹出事来,这在建章帝看来,分明已经是争权的表现了,没有皇帝能容许有人跟他争权,哪怕这个人是他的儿子。
常先生觉得有些不可置信:“太子这是东宫难不成就没人提醒他?这事儿闹的跟地方大员勾结,这就算是放在藩王头上,也肯定能做出不少文章来,何况是太子?他怎么能做这样不理智的事”何况就算是真做了,也该把首尾收拾利落啊,留着杨云勇反咬一口算是怎么回事?东宫那群詹事跟谋士们都不做事的?
应先生看了面无表情的宋楚宜跟宋珏一眼,无奈的笑了笑:“恐怕太子殿下这事儿也没跟旁人说吧?”这些日子以来,常先生也算是看出些端倪来,连太孙殿下遇刺都反应比旁人冷静许多的太子,恐怕也不是面上瞧上去的那么礼贤下士,那么宽厚仁慈。
这种背后勾结地方要员的事是禁忌,就算他不知道,詹事府的那些人也不是摆设,肯定会劝告太子,可太子既然最后还是跟人有了勾结,就说明他也不是那么听得进人说话的人,这样的人往往偏执又刚愎自用,他恐怕以为杨云勇没证据不敢胡乱攀咬吧?他也不想想,他纵然是天之骄子,可是人若是被逼到了绝境,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鸡年大吉事事顺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然后要做一件最近都没做的事,就是求订阅求订阅啦~~~爱你们,么么哒。
第三十六章 替罪
“风声一传出来,弹劾太子的弹章都已经堆了一箩筐了。”宋程濡言简意赅,分别看了宋楚宜跟宋珏一眼:“这次的事,没那么容易了结。先不说圣上的雷霆之怒,就算是为了给九江百姓一个交代,事情也不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是啊,否则岂不是寒了天下人的心-----他们的储君现在还没登位就伸手捞百姓们的救命钱,要是不给出个叫人能安心的结果,岂不是建章帝纵容着太子,视百姓性命如草芥?都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事儿处理不好,恐怕九江就是第二个阳泉,阳泉为了些矿尚且能闹成这样,何况是被盘剥了这么多年苦不堪言的九江百姓?
宋珏冷着脸,心里实在为太子的荒唐跟贪婪觉得不可置信,虽然前有端王步步紧逼,后有恭王虎视眈眈,可是总的来说,建章帝从未动过废太子的念头,端王后来还全军覆没身首异处,饶是如此,太子也不曾停一停往外伸的手。周唯昭阳泉一战给东宫拉来的好感,如今基本上是消耗殆尽了他回头去看宋楚宜,语气沉重:“虽然太子跟太孙殿下素来不亲近,可是东宫出事,太子受责难,太孙殿下也难免遭到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