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页

名门闺战+番外 秦兮 1147 字 2个月前

不过这些都已经过去了,多说无益,崔应书也就不再提,他跟他老师商量起了日后站队的事儿:“老师高瞻远瞩,就没想过日后到底如何的事?咱们名义上是师徒,情分上却如同父子,我也不同老师您兜圈子了,依您看,日后该往哪条道走?”

本朝开国以来,当首辅的就没几个善始善终的,可常首辅想做那没几个中的一个,所以他这么多年办事兢兢业业,权势到了顶峰也晓得低调做人,扶持自己人也知道光明正大,从不徇私枉法,可是这些不够,还远远不够。

只要他在最关键的地方走错一步,他之前几十年往上爬做的所有努力,就会顷刻之间土崩瓦解,这代价是他付不起的。

这最关键的地方,自然就是崔应书所说的,站队的问题。常首辅自己也想过许多次,其实在他看来,这天下如今也没几个选择,建章帝的儿子本来就不算多,最有野心且付诸行动的端王也已经死了,如今剩下的跟他一母同胞的鲁王龟缩一地半点动静都不敢闹,良妃所出的肃王也安安分分,唯有恭王恐怕还有心思一争。

而东宫跟恭王,他自然选东宫-----东宫到底已经当了这么多年不过不失的储君了,自古以来当储君的,无过就是有功,这一点,要说太子做的还是不错的。

而糟糕的是东宫变数太大----太子的身体着实是叫人捏一把汗,若是真有这样的情况,那东宫里头自然又有站队,是太孙殿下还是东平郡王?

常首辅从前总是犹豫不决,只想坐山观虎斗,毕竟这是决定家族生死的大事,谁敢轻易下注?没见宋家也那般谨慎么?宋家干脆连东宫的船都没上,跟在建章帝背后,想圣上所想,忧圣上所忧,摆出一副纯臣的架势。

可现在,局势已经到了不得不站队的时候了,常首辅看向崔应书:“皇后娘娘的赏赐,宋家接下了?”

崔应书点了点头,并不瞒着他老师:“接了。”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前两次的赏赐宋家都当没发生过,前脚收了赏赐,后脚就把宋楚宜送到了晋中,这回既然是真接了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位宋六小姐分量不轻啊。”

阳泉、晋中、天水镇一路走来,都有她的影子,这回崔应书的事能这么顺利,也是她能领会到崔应书的意思,能借用工部尚书的儿子把工部尚书那个老狐狸拖下水的确是个聪明的有些过分的姑娘,难怪宋程濡那个老狐狸最近每步棋都走的这样顺利。

太孙殿下能把这个助力收进囊中,就等于把宋家也收进了麾下,而有了宋家崔家,这位已经在平乱里崭露头角的太孙殿下,本来就占着嫡长正统皇太孙的优势,又有圣上的喜欢,比受太子偏爱的东平郡王,显然是更值得人青睐的。

何况,想想以前自己也曾帮过这位殿下不少忙,常首辅就叹了一声:“让老夫好好想一想。”

崔应书当然不逼他老师,现在也并没到那个时候,只是太子的身体状况实在令人担忧,他若是一死,就不止是东平郡王跟太孙之间选谁站的问题了,恐怕恭王那边也有的闹

可崔应书私心想想,太子殿下登基了也未必就是福分,他如今就这样爱钱身为一国储君却为了私利不顾百姓死活,实在不是明君之象,可这毕竟不是他能做的了主的,只好咽下了心中担忧-----反正值得庆幸的是,太子殿下如今又不是圣上,何况他身边还有个头脑清醒的太孙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满

崔应书同常首辅商量未来的路该怎么走的同时,宋楚宜从崔家后门出了门,一如既往拐进了她在黄大仙庙附近的那座宅子里,宅子时时有人打理,根深叶茂的梧桐树遮住了大片大片的阳光,只留下斑驳的光影,宋楚宜一路穿过了长廊,到了后院湖中央的亭子里坐定,这才等先见过了马长江跟马旺琨的妻子,温和的问过了她们最近过的可好之类,寒暄了一阵等她们下去准备茶点了,才吩咐青莺去领马长江跟马旺琨进来。

马长江跟马旺琨这趟差事做的极其谨慎,宋楚宜已经许久没事交代给他们做了,之前晋中回来的路上宋楚宜也把他们留在太孙殿下的船上帮忙,他们都没能在宋楚宜遇见危险的时候使上力气,觉得极是丢脸,如今宋楚宜叫他们去查陈家的漏网之鱼,他们自然异常用心。

“是陈家的姑祖母带着她一同上路的。”马旺琨先开口:“这位陈姑娘东西倒是不算多,总共雇了两条船,一条押运东西,一条她跟陈家那个姑祖母一起用着。我们跟着一直走了好几天,扮作过路的商人,她们上岸休息的时候,叫翠巧去跟陈姑娘的丫头探话,那些丫头知道的也有限,没吐露出什么有用的消息来。我们就一直又跟着走了几天,只说我们是跑商的,运一批东西去荥阳,刚好同路,也没引起怀疑。”

马长江紧跟着也道:“后来她们去投宿的时候,我跟马福才在她们房门外偷听,这回总算是听见了些有用的东西”他看着宋楚宜,一字不漏的把陈姑娘跟陈姑祖母的对话告诉她,又道:“听她们的意思,她们给了范良娣不少东西-----估计是陈家的棺材本全都在里头了,听说之前是准备着给陈明玉嫁给东平郡王时拿来陪嫁的,现在全部先给了范良娣,就为了换范良娣长兄的这一门亲事。”

陈老太太真是为了陈明玉殚精竭虑啊,居然把陈家的本钱全部都拿出来,就为了给陈明玉换这样一门亲事想想从前陈老太太为了屡屡犯错的陈明玉一次一次的抛出唐明钊跟沈家这样的大鱼来,宋楚宜又觉得陈老太太会做这样的决定也并没什么值得稀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