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页

名门闺战+番外 秦兮 1138 字 2个月前

他高兴了片刻就冷静下来,看着杨庆吩咐:“虽然事情进展的很顺利,也不能掉以轻心。叫人去王家守着,看王家是个什么态度”

杨庆恭声应了是,又道:“学生早已经令人去盯着王家动向了,宋琰一出事,他身边也有几个精明人,一定会写信去给宋楚宜跟京城宋家求助到时候咱们等他们送出信去,就可给皇觉寺回话了。”

陈老太爷只关注宋琰这事儿,皇觉寺那边能不能顺利除掉太孙周唯昭,他实在是不想插手。私心里他自然是想皇觉寺能成的,反正周唯昭也不跟他们陈家亲近,到时候只剩一个东平郡王,他们陈家要翻身几乎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他又觉得这事儿太难,皇觉寺的势力他虽然看不透,可是太孙毕竟是作为钦差平乱成功凯旋回潮的,身边不仅有驸马叶景宽带着的亲兵,还有锦衣卫一路护送皇觉寺恐怕是任重道远了。

去盯梢王家的人很快就回来报信,说是王家亮了一晚上的灯笼,连王家的老太爷都惊动了,王家大老爷带着族中子弟浩浩荡荡的往汴河那里去了。

宋琰这回只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陈老太爷心满意足的坐下来,平心静气的给皇觉寺那边写了信叫人送出去,这才偏头看着杨庆:“你还有的忙。”

那个小倌儿可是个万分重要的人证,可是虽然他是指证宋琰把宋琰陷进泥潭的自己人,却也得防着他反口-----宋家的手段可多着呢,一定会千方百计的帮宋琰脱罪。

杨庆点点头:“出了这样大事,肯定要惊动官府。宋琰身份特殊,宋家应会写信来应天府。”

陈老太爷就忍不住冷笑,写吧写吧,崔应书如今是自顾不暇身陷囹圄,宋家要是再看不清楚形势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纵容子弟坑害人性命王家也不是没当官的,恐怕王公子当浙江台州参将的父亲第一个就要跳起来撞死在建章帝跟前求建章帝给个明话。

“让他们写,写了才好。”陈老太爷手指屈起轻轻在桌子上敲了敲,应天府知府是他的至交好友,到时候他分析分析其中利害,叫他把宋家求情的书信送上去,参宋家一个插手地方政务,草菅人命,威胁贿赂朝廷命官,乱朝廷法纪的罪名,叫宋家吃不了兜着走。

杨庆也知道陈老太爷的意思,他对自己设的局很有信心-----王家公子冷待新婚娇妻,王家纵容他在外花天酒地这还在其次,居然还软禁新娘子不叫她与娘家见面,宋琰游船的时候又发现王公子寻花问柳,一怒之下气急错手杀人,这不是很合理吗?恐怕连宋六小姐跟宋家也不会觉得这里头有什么不对吧?

他急着要在去叮嘱叮嘱那个小倌儿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能说,也急着去提点提点王公子的小厮该怎么洗清自己把责任往宋琰身上推,就跟陈老太爷拱手告辞。

有亲问杨庆这么厉害之前在干嘛,他之前被方孝孺压着根本显不出能耐,陈老太爷没落魄之前身边能人太多啦,而且他穷的很,要到处混混饭吃啥的~~~

第一百四十五章 狡诈

杨庆好不容易紧赶慢赶赶到汴河的时候,汴河已经叫看热闹的人群围的水泄不通,他身边的小厮们费尽力气才算是开出了一条道,护送着他挤到了河边。

河面上飘着大大小小无数画舫,亦有不少小船穿梭其中,杨庆朝小厮使了个眼色,小厮就机灵的开始跟周围的人套起话来:“真出人命啦?死的是谁,怎么闹出这么大阵仗?”

周围人七嘴八舌的搭嘴,还没等小厮跟杨庆听出个所以然来,外围就有人大喊了一声:“王家又来人啦!这回来了一大群!”

杨庆顺着人潮转过身子,果然瞧见朝这边蜂拥而至的浩浩荡荡举着火把的十数人,当先的那个他认识-----他对王家摸了个底儿透,自然对王家出来露脸的男人们都烂熟于心,这个似乎是王家嫡支的二房的二老爷,应该是王公子的叔父。

那群人一眨眼就到了眼前,王家二老爷板着一张家里好像死了人的脸,匆匆越过人群,带着王家子弟们上了小船,朝河中央飘着的那座三层画舫去了。

周围有人就开始窃窃私语:“死的真是王少爷啊?这王少爷虽然不霸道,可到底是王家的人,谁这么大胆,连他都敢杀?”

“要不是王家大少爷,王家能来这么多人?”有人在旁边不以为然的接话,一双眼睛还兴奋的盯着河面:“这肯定就是王家大少爷出了事了,哈哈,我就说,他这么胡天胡地的闹,总有一天是要出事的。果然出事了吧?听说是因为争风吃醋,被人从船上推下去了,啧啧汴河的水多深啊,掉下去了还能有活命的?活该他这么闹!”

围观的人议论纷纷,杨庆站着听了一会儿,就轻声吩咐小厮找了艘船,趁着官府还没来人,先行到了那艘画舫前头。

画舫里闹的厉害-----王家带来的人也着实是太多了,这么多人,难免就乱哄哄的,他眼看着王家的下人抬着一具白布蒙着的,还滴滴答答往下滴水的尸体哭丧着脸出来,心中就更加放松。不一会儿,画舫里闹的更加起劲,不知道是谁嚎了一声:“我家四少爷可是伯府公子!你们这帮人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吗?!”

不一会儿,画舫的窗子就被砸开了,杨庆透过下人举着的灯笼跟画舫上挂的风灯,能瞧见宋琰正被一群人护在中间,跟王家的人剑拔弩张。

他不再看,转身吩咐小厮:“趁乱上去,找到王公子身边的大山,让他来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