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真人尚且不肯开坛做法,周唯昭倒是敢用张天师许这样的愿,宋楚宜不知是该好气还是好笑,面无表情的沉思了半刻,到底还是顺着周唯昭的话宽慰了崔老夫人,否则崔老夫人总是觉得自己多此一举才招惹出了这些事,老人家总是这样惊惧担忧也不是法子。
崔老夫人听如此说,总算是回转过来,忙不迭的准备给宋楚宜收拾东西-----月底立即就要动身了,还有许多东西未曾收拾妥当,她之前舍不得宋楚宜,恨不得多拖一天是一天,可现在却又巴不得宋楚宜赶快回京城去,赶得及天师去京城宫里替陛下烧青词祈寿。
余氏也知道了在山上太白真人说宋楚宜命格的事儿,心里倒是并不发愁,从前元慧元空可说了不止一次说什么有血光之灾,可最后宋楚宜照样这样平平安安的过来了,所谓命格,信则有,不信则无罢了。
她如今嫁了女儿,正是一身轻松的时候,自己上京的行李也早就收拾好了,见状就忙过来帮忙。
东西虽然多,可总有收拾完的时候,崔老夫人跟余氏又都很精心,不过短短七八天的时间,行李就已经整理齐全了,船也布置的很妥当,随行回去的下人一个个也都登记造册做了花名册,在锦衣卫的盘查下一个个先上了船开始准备。
时间几乎是一溜烟儿的就溜到了月底,崔老夫人此番要送走外孙女儿不说,还得送走亲孙女儿,本来是难过的,可是想一想外孙女得回去请张天师做个法事来正正名,孙女儿也该去京城母亲身边,叫她母亲好好教导教导,也就不再顾得上难过,强撑了精神替她们打点一切。
更新啦,先放四章~~~真的真的是拼了~~继续求订阅啦~~~
第一百三十五章 怪状
崔华鸾同宋楚宜一条船,夏日夜长,她推了窗趴在窗上朝外瞧,宽阔的水面上不时有星星点点的萤火飘过,钻进旁边繁盛的树丛里,若隐若现,散发着幽幽绿光,像是漫天的繁星都落在了水面,这美景叫人心旷神怡,她的眉头却半分不曾舒展。
太白真人给宋楚宜看命,才看一眼就说她是有血光之灾的星照命,以太白真人的名望,根本无须跟一个女孩子过不去,可见这事儿是确确实实的。可就算是如此,太孙殿下也不见对她有半分疏远,临上船之前还打发人给她送了几本书来解闷。
她着实不明白宋楚宜到底特别在哪里,值得太孙殿下这样另眼相待,临走之前祖母的叮嘱言犹在耳,叫她切忌嫉妒,叫她要懂取舍。
她向来知道取舍,也知道秦夫人祖母说的都有道理,姐妹为了个男人翻脸,这放到哪里都是个笑话,可是心里到底意难平,论亲近论先后,分明都是自己占着优势,可是到头来她反而要落了下乘,这实在是没有道理。
丹朱轻手轻脚的过来替她掩上窗户,轻声劝她:“夜深了,姑娘也该睡了。”
崔华鸾睡不着,干脆起身披了外衣去找崔华仪说话,谁知去了崔华仪船舱,却扑了个空-----崔华仪往宋楚宜那里去了。
崔华仪是为的看宋琰寄回来的信,她从小与胞姐一同长大,情分深厚,胞姐乍然远嫁,心里总是悬着心,生怕姐姐受了委屈,见信上说一切都好,王家姑爷也并没因为崔家酒席上的事就回家多嘴多舌,崔华仪忍不住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回头见宋楚宜唇角含笑,忍不住又有些不好意思:“姐姐出嫁前夜也一直因为孔辰君在酒里下毒的事担心不已,生怕金陵那边到时候有挑理的地方,现在知道王家人甚是宽厚,我也替她放心了。”
宋楚宜放下手里的信,宋琰在王家住了几天,说是过几天就启程前往镇江去找那位清风先生请教学问,他身边又有翠庭跟望岳跟着,她倒是不甚担心。
宋琰也该自己出去闯荡闯荡了,就像周唯昭所说,他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一人在龙虎山住了整整五六年。
她实在没有取笑崔华仪的意思,见崔华仪这样不好意思,不由就摇头:“王家崔家多年的交情,就算不看在崔家面上,也要看在嫁到崔家的表舅母的面上,你且放心吧,华蓥姐姐在那里定然受不了委屈。”
王家也不如想象当中的好,这是宋琰的第一想法,这不好倒不是说王家的人不好,只是崔华蓥的夫婿王子英有些不妥-----成亲才不过半个月多月的人,本该守着家里的娇妻甜甜美美的过日子,可是宋琰已经不止一次在酒楼茶坊里碰上他。
宋琰去酒楼茶坊是为了求见清风先生,这位清风先生很有些特别,平常也不爱跟寻常的大儒那样呆在家里洁身自好的做学问,闲下来了就喜欢到处跑,无一处不至。宋琰如今也亦非吴下阿蒙,并不因为清风先生特立独行就觉得人家人品堪忧,反而更下定了决心要寻到清风先生,天天跟在清风先生屁股后头,等着他什么时候开口见一见自己-----他已经先去镇江递了拜帖,也送上了崔绍庭的亲笔信,可是这些都没什么用处,清风先生半点儿反应都没有,宋琰跟着宋珏和宋楚宜呆的久了,也不是拘泥固执的人,写信去同宋珏跟宋楚宜报备过后,就一心一意的想靠着自己的诚意打动这位很是特别的先生。
可还没等他打动清风,先叫他发觉了王家公子的不对劲,这位在金陵享有盛名的名门望族出来的王子英王公子不仅爱逛茶楼戏院,还爱往人多热闹的地方钻,金陵子弟豪富甚多,画舫游船上通通是他们摆酒设宴,玩的是双陆花旗,配的是美人美酒夜光杯,一派靡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