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页

名门闺战+番外 秦兮 1129 字 2个月前

周唯昭在看地图,说是来平乱的,他身边如今可用的也就是不多的那几个人,晋中有孔守备算是熟人可用,其他的人,还是要重新再衡量。

他听见响动并没什么动静,隔了一会儿才从地图里抬起头来看着叶景宽:“姑父,得先派人去阳泉县走一遭。”

不管怎么说,总得先打听清楚阳泉县如今的虚实才好下手。

叶景宽也有这个意思,点头表示同意:“我明天就派人混进去打听打听消息。”

这事情也并没有那么简单,派去的人最好得是晋人,熟悉这边的风土人情,现在朝廷派钦差平乱的消息已经传出去,要是口音不同很容易就会漏了马脚。

而且还得要聪明知机,知道见机行事,不仅要摸清楚阳泉如今的情况,领头的驻守在哪里,还得摸清楚周边两个县的情况,阳泉周边两个县若是也有反意,那简直就是阳泉最天然的屏障和保护,他们平乱只会更加步履维艰。

周唯昭摇了摇头:“人选不能从咱们带来的人里挑,最好是这里的本地人。还是要再斟酌斟酌再决定。”

叶景宽立即也跟周唯昭想到了一起,知道他说的有道理,想了想便道:“殿下,除此之外,晋地这些官员们的底也得好好摸一摸,来之前咱们就商议过,阳泉的事,要不是知县跟叛贼们有勾结,他们也不会壮大的这样快这样轻易。怕就怕,跟他们有勾结的不止阳泉知县。还有一直持观望态度的附近两个县的知县,甚至还有如今他们所处的晋中的知府”

凡是涉及矿产、盐、织造、走私的,背后都是一张极大的利益关系网,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防。

“过几天不是崔老夫人的寿宴吗?”周唯昭朝叶景宽看过去:“咱们来晋中的消息既然已经传了出去,不如就干脆去瞧瞧。当年太祖也曾亲自去崔家观过庆城公主下降崔家大老爷的礼,咱们去,也说的过去。”

崔氏一族在晋中可以说得上是首屈一指,这里本来就是他们的郡望,本朝太祖开朝之前还在地里刨食的时候,崔家就已经是顶级的贵族。后来太祖振臂一呼举起聚义大旗,崔家也是所有贵族里第一个响应的,从那以后,才陆续有了其他人的投靠。崔家给了太祖全力支持,太祖才能从晋地休养生息一路南下,因此太祖给他们极高的荣耀,甚至封了崔老太爷忠国公的爵位,只是后来崔老太爷坚辞不受,皇帝才罢了,只把晋中赐给了他们做崔氏一族的郡望,晋中一半的赋税都是要给崔家的。

叶景宽不由眼前一亮,近日来崔老夫人的寿辰俨然就是晋中的第一件热闹事,凡是有头有脸的没有不来凑这个热闹的,传出消息周唯昭也要参加,那去的人只会更多。而人越多,就越是好摸一摸这些人的底,看看究竟有多少人会刻意前来套消息的。

太孙殿下交代下来的事情还急着要去办,青卓被叶景川问的有些发急,他也不是很想告诉叶景川这些消息-----虽然叶二公子为人也很是不错,可到底自己是周唯昭的人不是?自然该为了周唯昭着想。

他想了想就告诉叶景川:“六小姐不过是小病,很快就已经好了,并没什么要紧的。现在到了晋中,有崔家族人照料,想必好的更加快了,二少爷不必担心。”

叶景川仍旧有些担心,青卓跟含锋到底是小道士,又都是男的,男女有别,就算宋楚宜真有什么,那些人也不会告诉他们。早知道的确该跟母妃要两个精明些的丫头或者嬷嬷了,至少这个时候能帮得上忙

第八章 诡谲

崔应堂跟宋楚宜想象的一点儿也不一样,他还以为二舅舅要不就是同大舅舅崔应书那样的端方君子,要不就是崔绍庭那样果决干练的人精,可是崔应堂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无所不通无所不至的文雅的读书人。

他见了宋楚宜倒是没有崔老夫人那样激动的不能自已,可也拉着她说了好一阵子话,说的最多的,还是从前她母亲如何如何,琰哥儿又如何如何的话。说着说着就把话题绕到了宋琰头上:“琰哥儿这几年来进益良多,实在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听说唐明钊这个师傅是你给挑的,好小宜,你跟舅舅说说,是怎么磨得唐明钊答应的?”

这样‘平易近人’的二舅舅,实在是叫宋楚宜有些吃不消,就算略无赖些的宋珏,平常也是端着一副很稳重的面皮的,二舅舅这她睁着两只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显然很是有些迷茫。

幸好三老爷适时的咳嗽了一声止住了崔应堂的发挥,一面又冲宋楚宜笑:“你二舅舅就是这么个性子,小宜别跟他一般见识。”安慰完了宋楚宜又回头去看他二哥:“二哥,谢家来送生辰礼的人应该已经到了”

话题只好戛然而止,崔应堂无奈的冲宋楚宜笑了笑,心里对这个喜怒不形于色像是个玻璃娃娃的外甥女充满兴趣,整了整衣冠起身离座:“既然如此,我就先出去了。今天想必谢家的姑娘们也来,小宜要是觉得她们还堪交往,就多与她们走动走动。”

等出了门三老爷就开始埋汰二老爷:“平日里没个正形也就算了,到了外甥女跟前也不知道收敛收敛若是叫大哥知道了,又是一场好骂。”

崔家向来是重规矩的,从来也没有哪个弟弟骑到过哥哥头上去,唯有崔应堂是个例外,年纪比他小了五岁有余的崔三老爷反倒是更像哥哥,天天板着一张脸提醒崔二老爷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倒好像是全部都颠倒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