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太太贪心太过了,几乎贪的都丧心病狂得没了脑子,居然会想到把手伸到长宁伯府来,想借着一个向老太太捞向明姿的钱,这双手也的确要多扎几个针眼,她才能长记性。
青莺见她不说话,便当笑话一样讲给她听:“赵家的确是动过请宋家帮忙的念头,可是想到当年的事根本就没好意思张口。听说了向老太太和陈三太太这样不要脸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宋家找事,气得不得了,赵老太太气得要上表皇后”
陈老夫人本来就不待见这个庶出的儿媳,现成的差错又在跟前摆着,哪里有放过她的道理。就是陈三老爷,也被陈老太爷狠狠的训斥了一顿,撂下狠话让他滚回蜀中去当他的县令。
陈三太太还想着再进一步,看来是永远没指望了。
说完了这个,青莺就转头说起马长江等人来:“他们已经在运河附近仔细搜寻了,若是韩止真的没死”
宋楚宜眉心一动,轻声叮嘱她:“明天你出去告诉罗贵一趟,让他传个消息告诉马长江他们,要是韩止真的没死,也别动手。把消息带回来就是了。”
免得破坏了宋老太爷跟宋珏的计划。
钱应已经预料到了锦乡侯府如今混乱的状况,作为东平郡王的长史,他一直不认同大范氏对锦乡侯府韩止和小范氏的咄咄逼人不留余地,可他毕竟也只是个长史
想起如今郡王殿下好歹已经不再对良娣百依百顺,他心里的忧虑才勉强放下了一点,打起精神问跟前跟后无比殷勤的管家:“夫人如今怎么样了?府里如今侯爷不在,少爷们也不在,你可要管束好了底下的人,若是有个什么差池,不说侯爷回来了扒你们的皮,就算是殿下跟良娣也饶不了你们!”
管家忙不迭的点头如捣蒜,周到备至的跟前跟后的给钱应指路,又叹了口气:“夫人到底是个妇道人家,衙门里来了人问询她也不好出面,小的也是刚从镇抚司回来”他说到这里,倒是真有些心酸:“我们世子爷连个尸首都找不到,夫人她哪里受得了这个打击,已经去信给了侯爷”
尸首都找不到?刚要进门的钱应顿住了脚,皱着眉头回头问他:“锦衣卫捞回来的人里,没有世子的尸首?”
管家苦着脸摇摇头:“人数倒是对的上,可加上通州那边庄子上的家丁,船上一共八个人,人人都烧成了焦炭,叫人怎么分辨哪个是世子?”
钱应心里有些不舒服,握着拳头咳嗽了一声,几步进了游廊,看着到处都挂着的明晃晃的白灯笼,觉得有些晃眼,忙撇开头不再去瞧,先行进了花厅等小范氏。
小范氏是真的憔悴得脱了形,靠着秋菊秋禾两个人扶着才勉强支撑着跟钱应打了招呼。
钱应先说了声节哀,这才开始说下头的话:“殿下担心府上没人操持外头的事物忙不过来,特意点了属下来布置打点跟衙门的官差和锦衣卫打交道的事儿夫人若是放心,尽可交给我来打点”
小范氏手里的佛珠转的飞快,垂眉敛目半分生气也没有,喘一口气都叫人觉得替她难受,半响才点了点头:“府里的确是没个可以出头去跟衙门打交道的,已经去信给二房的叔伯们了”
抱歉抱歉,中午因为姑姑叫下去吃饭,不知道会弄到这么晚才回家第二更奉上,努力四更,不行的话会三更。另外多谢青丝轻绾倚窗和我爱赵寅成的平安符,太感谢了~~~
第八十四章 咬人
钱应坐在下首第一张椅子上,闻言微带了些惊讶的看向小范氏,像是想从她脸上看出什么端倪-----就像满京城都知道韩止幼年时身体不好被送出京城遍寻名医治病一样,满京城的人也同样知道韩家当年那为了爵位的事情闹的不可开交-----韩正清的父亲死在了大同,爵位空悬,当时韩正清年纪尚小,大家都估摸着爵位应该要落到韩家二房老爷的头上,可是谁知道韩正清的母亲却带着韩正清哭倒在了皇后娘娘跟前,说是二房苛刻,想谋夺他们大房的爵位,皇后娘娘怜悯大房势弱,又觉得大老爷是为国捐躯,便向圣上建言早定名分,圣上果然就让韩正清承了爵。
从此之后韩家大房二房基本上就绝了往来,韩家二老爷带着家小分家出去单过,领着工部员外郎的差事。这些纷争距今虽然已经二十来年了,可韩正清根本就不认这个叔叔。
如今小范氏却不顾这往日恩怨,专程去信让这位韩二老爷回来处理府中事物,难不成是锦乡侯已经对东宫起了疑心?亦或是小范氏是不满大范氏的袖手旁观,因此自作主张?
他正拿不定主意,就听见小范氏又幽幽的叹了一声气:“可这些日子,还是要麻烦钱长史帮忙照应了头一件要紧的,就是把世子的尸首从义庄领回来,总不能叫他就这样”
大周朝旧例,只要不是事涉谋反这样诛九族的大罪,余下的罪都遵从人死万事消的不成文的规矩,收敛尸体死后哀荣都是有的。何况韩止的罪名还未被来得及证明就被锦衣卫先斩后奏了,死无对证,这案子也就是大家都默认了的小结案。
这也是为什么东平郡王会点他来锦乡侯府帮忙操持葬礼的原因,有陈阁老等人的干预,又有赖成龙的知情识趣,还有韩止的死无对证,如今韩止不过就是因为开个黑赌坊,放纵底下凶仆害了几条人命而和锦衣卫抗衡丢了性命的普通纨绔,这样的事京城每年都要出两三例。只要没惊动上头,没得罪御史,该操办的还是要照常操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