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到這裡感慨,“真是一事推一事,一年前,閩南知州換瞭王德山,他是個務實的,見你們買地種茶葉,便寫折子來告訴朕此事可行,隻是不知道到底能不能種出來。”
折綰便低聲說:“是可以的。”
她道:“臣婦自小喜歡侍弄花草,知曉什麼土種什麼花。便叫掌櫃的帶瞭許多茶樹和土回來,如此這般折騰瞭快半年,有五成的成算能種出來茶苗,才敢叫人帶著銀子去。”
皇帝欣慰點頭。王德山已經寫瞭信來,準備大力扶持,也在信裡面寫:“越州六品行人袁耀袁夫人為頭,英國公府大少夫人的女管事茗氏及宋傢大少夫人玉氏管事張為輔,再添當地世傢從中周旋,召集百姓開山種樹,官府下鄉進山遊說流民,民心一致,衆志成城,如今能解民生流竄之苦五分,溫飽三分。”
皇帝想到這個還是高興的,“全淩之是個廢材,在閩南三年一事無成,朕真是恨之入骨。”
全淩之是之前的閩南知州。
皇帝就喜歡踏實肯幹的人才,道:“若是各地都有閩南之心,有膽量有才能,還怕天災?”
從前年洪水開始到今年,各地天災不斷,戶部的銀兩支出衆多,那些臣子卻一個個的還在上奏說窮——
皇帝深吸一口氣,太後瞧瞭便道:“百年總有天災出,但最多三五年就過去瞭。皇帝這幾年日日夜夜思慮,老天爺也看在眼裡,便有瞭好事。這也是皇帝的運道在,不然事情能這般順?你自小的運道就好,所以說真龍天子呢,老祖宗的話是沒錯的。”
皇帝就笑道,“還是母親最心疼兒子。”
他對折綰也是贊許的,“雖然是無心之舉,但確實做瞭一樁好事,等閩南一事周全下來,便與你賞賜一番。”
太後滿意,“是這個道理,阿綰是自傢孩子,可不能小氣瞭。”
皇帝跟太後逗趣:“那就明年進貢的綾羅綢緞和東珠都賞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