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页

长亭渡口,商旅云集。

河水涨了几日,风浪不小,许多旅人商贾都被困在渡口边上。客栈酒肆里人头攒动,彙聚着各地的口音。

一家客栈大堂东边角,围坐着一行人。这一行人是两对夫妇,其中一对年长些,带t了一儿一女,儿子七八岁,女儿五六岁。另一对夫妻年少些,唯有一个尚在咿呀学语的稚儿。

这两对夫妇皆是从共州来,巧的是原本两家都是京城人氏,又是同僚。如今一个是任期已满,另一个是突然接到调令,自然是一道结伴归京。

年少些的夫妻俩不停地派人去打听何时可以开渡,显然有些急切。当丈夫的眉头紧锁,神情间全是忧心与焦急。当妻子的哄着怀中的稚儿,因丈夫的心事重重而面色凝重。

“三郎,你莫急。父亲和母亲最是疼爱玉哥儿,亲事想来也会多般考虑,不至于稀里糊涂就把玉哥儿嫁过去。”

“父亲母亲疼爱玉哥儿不假,但那人挟恩以报,他们必是迫不得已。玉哥儿自小体弱,仔细将养着我都不放心,何况是嫁给那样一个人。”

这年少的夫妻,正是姜家三房的姜焕与其妻郑氏。郑氏怀里的稚儿,是两人的长子姜云,唤作云哥儿。

云哥儿口中咿呀着,郑氏附和着,母子俩不知在说些什麽。姜焕看着娘俩,浮躁的心慢慢沉静了一些。

旁边那七八岁的男童坐不住,不停地在客栈内跑来跑去。小姑娘倒是乖一些,偎在自己的母亲身边。

“这养女不易,如珠如宝地养大,哪个当父母的不是盼着日后能落个好人家,衣食无忧公婆开明。”年长些的那位夫人摸着自己女儿的发,来了这麽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