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蘅停下笔,转头认真地望着奶奶:“叛军攻进来会怎么样?”
“不知道。”薛氏皱了皱眉,“全看叛军的良心,有些人会善待百姓,有的则会大肆屠杀。听说近日来京城很多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在打算搬走。”
昭蘅倒吸了口凉气。
“那我们呢?他们会带我们一起走吗?”
薛氏仍是摇头说不知,片刻后又有些担忧地说:“我们和安氏无亲无故,他们肯收留咱们,就够咱们这辈子感恩戴德了,不能人心不足,要求他们带上咱们一起逃难。”
她定定地望着昭蘅,下定决心似的,拉过她的手嘱咐,“如果,我是说如果安氏真要避难去,咱们一定要帮公子把宅子看好了。”
昭蘅懵懵懂懂地点头。
她觉得奶奶说得有道理,就算老先生他们走了,宅子还要人看守的呀,她应该帮书琅哥哥守好宅院;可是另外一方面,想到要跟书琅哥哥分开很久很久,她又隐约有点难受。
昭蘅收起小心思,重新提起笔来,决定先帮魏晚玉把功课写了再说。突然,有人在外面唤薛氏。
薛氏搁下手里的活儿出去,昭蘅隔着窗望出去,见是厨房里的许娘子。
奶奶为人随和,在厨房帮工很勤快,厨房的人对她们祖孙俩都特别好,这个许娘子经常悄悄给她塞好吃的糕点。
“多谢你了,帮了我这么大的忙。”这时,昭蘅听到奶奶的声音。
许娘子笑着说:“您别跟我这么客气,不过是跑跑腿的事情,我也没做什么。时间不早了,您早点歇着吧,我得回去了。”
许娘子人一走,薛氏就满面喜色地走了进来。
不等薛氏开口,昭蘅就满面春风和煦地问:“书琅哥哥的长明灯点上了吗?”
“点上了。”薛氏满脸堆笑,“点了八十年呢!”
昭蘅瞥到她手中有一绺红色的流苏穗子坠下,眨了眨眼问:“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