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

太子嫔+番外 抒鹤 1372 字 2个月前

脸上的尘灰被拭去,露出她原本雪白的脸庞,此时看上去有几分可怜。

他看着她悲愤的神情,突然笑了起来,声线低糜:“原来在这里,让我好找。”

岁末里,市井小巷里到处都在传唱当今皇族的功德。

前朝末年,戾帝暴虐,百姓身处水火热,是李氏以草莽之身揭竿而起,见礼今时今日的东篱王朝。

白骨已枯,功德不死。

许多曾从那个岁月走过来的人,对这分功德有着更清晰的认识。

今非昔比,如今他们可以过着平安稳定的生活,都源自于李氏的艰辛付出。

昭蘅每日行走于长街小巷中,听到越来越多为皇族说话的声音。

纵使前朝旧臣自戕的阴影仍笼罩在京城上空,但至少有人为他说话了。

“我听说那个唐蒙虽然是前朝武将,可陛下待他不薄啊,他家住在朱雀巷,那乌头门足足有十六尺高,气派得嘞。”

“那他怎么想不通要在菜市口自焚?难道是活腻了?”

“不知道,不过他说太子戕害他,逼迫像他这样的前朝旧臣。我倒是不信,太子辅政后,连年减低赋税,整治治安,还将北边的蛮夷赶回老家。有什么理由去逼迫旧臣?”

安胥之立于马头,听着百姓的议论,剑眉轻舒。

他听谏宁说过,流于市井的话本都是昭蘅所写。没有那么多堆砌的辞藻和华丽的文笔,只有质朴简单的文字,书写李氏功过。

深冬的寒风剧烈地吹着,吹起他的袍角,卷着凄凉。他闭上眼睛,听着说书人的话,似乎能听到她在耳语。

那个曾经瑟缩可怜的小女郎,慢慢散发出灼人的光彩。

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耀眼。

片刻之后,府门内传来脚步声,他循声望去,只看见莲舟搀着昭蘅正在往外走。

宣和十年已经到了尽头,明夜便是除夕。

积在檐头的残雪还未消融,府前柳枝已经抽出嫩芽。

这些日他们同在国公府,时时相见,私底下却半个字也未曾说过。

是了,心中有挂念,又何须口中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