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样一来,前边先招的人肯定会有意见。”姬萦说。
尤一问正在苦思,谭细细犹豫着开口:
“若是不发放实际的金银,也不仅限于后招的人呢?”
姬萦有了兴趣,说:“展开说说。”
“其实我以前就有类似的想法,只不过因为下官没有本金,又没有人脉,因而一直未能成型。但若是尤兄来,或许能有办法。”
“纵观全国大小银号,只能代为保管钱财,而没有增值的业务。若是有一家有一定信誉的银号或者当铺,能够开展这样的业务,收取一定本金,承诺每月或每年以百中之几取而还之,百姓们一定会趋之若鹜。”
姬萦不擅理财,还在努力思考其中意义,尤一问已经神色严肃,格外认真地倾听起来。
“而主公为难的这个问题,便可以由这家银号或者当铺,推出仅限于青隽将士参与的某种活票,凡是参军者,每个周期的息钱比旁人多出五点——因参军者多是家境贫苦者,他们纵是倾家蕩産,也不会有太多活钱可以用于生息,因此即便我们多付了几个点,总的息钱也不会多出太多。”
“那要是有乡绅借用青隽将士的身份购买此种活票呢?”尤一问道。
“这种可能无法杜绝,所以银号或当铺的盈利能力非常受考验,也是风险所在。”
尤一问紧皱眉头,撚着右手的五根手指,已经陷入複杂的推演。
“而且,这样有一个好处。”谭细细恭谨地低下了头,避免和姬萦视线直视,“如果主公今后自立门户,还可推出一个兑换条件,活票唯本地百姓才可兑换。”
“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