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乱世小药铺 十月海 11422 字 2个月前

田家荣得到消息,当即把剩下的好木料运到唐家后院,自己带着一点细软回乡下了。

他不善言辞,嘱咐也不多,但走的时候一步三回头。

唐家姐弟目送他离开。

唐悦白问:“姐,他为什么不邀请咱们跟他一起回乡!”

唐乐筠在他小腿上踢了一脚,“如果是你,就邀请他们一起回乡了,对吗!”

唐悦白故作委屈:“我可没那么想,就是问问他的想法。”

唐乐筠拉着他进了门:“你自己想。”

唐悦白道:“怕咱们白吃他家粮食可咱家不是有米吗!”

唐乐筠插上大门:“再想。”

唐悦白又想了片刻,“他怕咱给他们带去麻烦!”

唐乐筠在他脑袋摸了一下,“没错,一是黄里长,二是端王。田家有一族的人,数百口之多,他们再担心咱们,也要优先考虑家人,你明白了吗!”

“明白了。”唐悦白重重点头,“姐,以后我也凡事先想着你,然后才是别人。”

唐乐筠莞尔,“孺子可教!”

这样多好,把孩子放在自己身边,教什么就是什么。

……

下午,三人一起补了一觉,起来时太阳快落山了。

唐乐筠活了白面,让邓翠翠烙三张葱花大饼,做一小盆菠菜汤,带着小黄一起把晚饭吃了。

收拾碗筷的时候,唐悦白问道:“姐,镇上的人现在怎样了,他们也会像流民一样吗!”

“很多流民就是这么来的。”唐乐筠想起了昨天早上遇到的体面的祖孙三代,“饿死的恐慌会放大人心的恶,你抢我我抢你,弱肉强食。”

邓翠翠把水舀到大锅里,用锅刷转了几圈,“筠筠,你说……我爹和我婆婆他们还会来吗!”

唐乐筠道:“他们不敢,但一定会鼓动其他人来。不过,这事你不用堵心,他们不来也会有别人。只要你不做内应,谁来都一样。”

她毫不客气地点明了这一点。

邓翠翠举起三根手指发起了毒誓:“筠筠放心,我若做内应,生孩子没**,长大了没出息。”

经过这一遭,她看得越发清楚,邓家人根本不在乎她的死活,而唐家姐弟也从来不是面捏的,只要她拎不清,唐乐筠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她丢出去。

她不傻,知道哪条是活路,哪条是死路,绝不可能选错。

唐乐筠道:“翠翠姐言重了。”

邓翠翠笑了笑,她知道,自己发的誓一点都不重,既然住进来了,就该给人家姐弟一个交代。

她最讨厌白眼狼,便不能成为白眼狼。

……

吃完饭,趁着还有天光,唐乐筠带着二人把后院的植物通通浇了一遍透水。

然后又去药铺,点上蜡烛,继续做金疮药。

大约一更过半,邓翠翠就呵欠连天了。

唐乐筠道:“翠翠姐去睡吧,这里有我们姐弟守着。”

邓翠翠怀着孕,正是嗜睡的时候,确实挺不住,自去洗漱了。

姐弟俩一边干活一边聊天。

“姐,那两家人会饿死吗!”

“首先,他们说家里被流民占了是撒谎的。”

“你怎么知道!”

“镇上比乡下富裕,流民没道理放着镇上的宅子不占,去占乡下两个穷苦人家。而且,从外表看,他们完全没有跟人发生冲突的迹象。你翠翠姐还挨了一巴掌呢,他们那么多人,没有道理不反抗。”

“哎呀,真的是。姐,还是你聪明。”

“我只是细心一些。其次,就算他们饿死,我也不打算帮忙,如果有余粮,我可以帮助心地善良的人,让好人有好报不是更好吗!”

“那倒是。姐,那我还能行侠仗义吗!”

“家里的东西有你一份,但你年纪小,经验不足,容易被人蒙骗,行侠仗义需要与我商量。如果事情紧急,无暇商量,却非人命关天,你不确定可不可以做的,一律不做。”

这要在以前,唐悦白定然不服气,如今有了马邓两家的教训,小家伙理智多了。

他说道:“好吧,我都听姐姐的。”

唐乐筠在他的小脸蛋上掐了一把,“不是让你都听我的,而是要跟我商量。”

“姐。”唐悦白拉着长音叫了一声,扭捏道,“我都十一岁了。”

唐乐筠又掐了一把,“你就是一百一了也是我弟弟。”

唐悦白七岁就没了爹娘,内心深处非常很渴望母爱,所以他看似抗拒,实则眼里星光璀璨,唇角也高高地翘了起来。

……

姐弟俩装完了十瓶药,外面依然安静着。

没有更鼓,就没有时辰,唐乐筠根据月色判断,应该二更天了。

她说道:“你去睡,姐姐练会儿内功,顺便值个夜,你早上起来再替我。”

唐悦白年纪小,熬不惯,听话地回去睡觉了。

唐乐筠在长椅上坐下,修炼了一个大周天。

……

官道上有声音了,不算大,但很密集。

唐乐筠听得清楚,那是大队人马的脚步声和正常音量的说话声。

应该是叛军到了。

她去了一进院,悄无声息地上了房顶,匍匐在屋脊之后,往东北向瞭望,就见一队人马整齐有序地开进生云镇,队伍的前排已经到了升云酒楼。

原来叛军也是成建制的。

但成建制未必讲规矩,这个时期的叛乱,领导者多半会纵容士兵的恶,以此换来他们的忠诚。

“安营扎寨!”

“前面的,安营扎寨了!”

指令一声一声递过来,终于传到了前面人的耳朵里。

所有人都停下了。

不等命令,一干人原地解散,瞬间钻进了胡同,留在官道上的不足五十人。

唐乐筠心道,该来的还是来了,硬抗肯定要付出代价,不如见机行事——这是她一早就定下的章程。

她火速离开房顶,去马棚下的地窖,一次性拿出三袋米,稻米倒进厨房原有的米缸里,另两袋则藏到了东次间的柜子里。

刚忙活完,药铺的门就被敲响了,声音有节奏,不算生猛。

这说明造访者是体面人。

唐乐筠提着唐悦白的长剑赶到铺子里,扬声问:“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