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是为了给自己出出气, 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路菲菲除了嘴上说说之外,也准备了一套详细的数据:把成本细分到每一个区域,所有区域能够获得tຊ的收益和价值。
哪怕是非展商所在的茶文化展示区, 能找到多少个切入点, 能出多少篇稿子, 路菲菲这边全部都有详细数据。
“如果扩大世界各国茶历史的展区, 也不可能只为它单独出一篇稿子, 它的价值, 仅仅是让国际茶文化展览的’国际’两个字实质名归, 它最多在一篇稿子里占三分之一的篇幅, 图片也不会超过六张, 而且, 只能是通稿性质, 跟陈主任他们这边希望的重点推广方向完全不相关。
何况, 也招不来什么外国展商, 如果有很多外国参展商的话, 还能再多写一点。”
路菲菲深谙市里办这些展会的目的, 没有人是为爱发电, 砸下去的真金白银, 就要获得肉眼能得到的好处。
要么是招商引资,财源滚滚。
要么是得到好名声, 让高层看到自己能做事,会做事。
总之,不能是白辛苦。
杜群只想到了经济收益和面子上好看。
面子上好看这种事情,很难量化, 完全是一种感性上的认知,像央视大楼那个造型, 一片骂声,但只要领导愿意拍板,不管是什么奇怪的东西,都不会改变即定结局。
他以为自己有与路菲菲一争之力,万万没想到,路菲菲居然能把这种纯个人感情向的东西给量化了。
用宣传稿切入点数量来当KPI,正经人谁会往这里想啊。
如果路菲菲当年没有在游戏公司为了一天必须出五条小广告而烦恼,她也不会立马就想到用这招。
在一线做过执行的人,跟一直飘在上面谈理念谈感觉的人不一样。
不管怎么说,市领导被路菲菲说服了。
领导一锤定音:“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要搞那些纯概念的东西,太悬浮……”
展商区域划分给了RC公司,外面迎客的公共区域,以及在网络媒体上宣传的事情就由路菲菲负责。
领导想的很有道理:国外都是老牌资本,在怎么陈列才方便搞钱方面肯定很有心得,外面这种需要用中华传统文化来吸引人的地方,还有全是中国人的网络,那还得是纯正的本土中国人才能理解透彻。
招募展商的部门已经忙开了,这几年的茶叶价格开始飞涨,让很多行业外的人都纷纷往里挤。
原本就有名头的茶庄要稳固地位,刚刚加入的新人要开拓市场。
展览会上的摊位转瞬间被定完,其中还传出了一个小新闻:一家小茶厂觉得山高水远来一趟很不划算,于是决定把摊位费转让,消息传出,有七八家没抢着摊位的茶厂找上门,最后价高者得,成交价是官方摊位费的三倍。
转让摊位的厂子什么事都没干,一进一出,赚了五万块。
本来这件事只是茶叶行业内的小八卦,不会有人在意。
但是路菲菲听说之后,觉得值得炒作一下。
可以用高昂的转让费来展示这次的茶文化展是多么的令人期待,令人瞩目,并且强调那个小厂不是黄牛,参展商必须提供营业执照才能报名参展,而且一张营业执照只能对应一个摊位,不能一个公司对多,让当黄牛的成本大大提升。
此时买明星演唱会门票还不查身份证,黄牛都不用找内部关系,只要手快,只要愿意排队,只要编个自动抢号软件,就能弄到票,想转让随便转让,三百八的票卖到一千块,都很常见。
这么一对比,茶文化展览真是遥遥领先。
本来不喝茶,只追星的年轻人,都纷纷转发,抱怨主办方就不能跟人家好好学学。
转得人多了,总有一些对茶有兴趣但不知道茶文化展览会的人看到。
路菲菲提出建议,不如做一个专门的网站,让展商和观众可以通过官方网站交流,比现在进入地方政务门户网站,在首页找到宣传,再点击跳转去一个内嵌网页要好。
提出建议的同时,自然也带来了解决方案,挖掘需求的同时如果不能实现需求,那不是白挖掘了。
领导本来觉得在单位里找个小程序员就能搞定,反正不就是做个网页,谁还不会,再说,线上做得太好了,线下展会的效果会不会受影响?
“绝对不会影响线下,别说茶叶这种本来就是要在现场闻味看色,带点感性的产品,就连纯数据堆出来的机械设备,都是线下展会成交量高。”
被路菲菲一通输出,让他们觉得自己想得太简单了,很多地方没考虑到,最后领导们决定:“那就交给你们全权负责吧。”
全权负责网页搭建,除了多一笔一次性支出的网页建设费,还有日后版本升级还能收钱,只要这个展会不死,升级维护服务费就能长长久久的收下去 。
关于迎客区域的设计,策划部的人想了很多花里胡哨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