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电视台接下拍摄任务的时候……是真的不想拍。
之前不是没拍过“大美XX”“壮丽XX”的宣传片, 拍了就拍了,放出来的结果还不如烟草公司的广告。
烟草公司受广告法限制,不能放出产品信息, 也不能说产品功效。
全都是风光片。
一个人在爬山, 广告词“山高人为峰——红塔集团”。
滩涂上白鹤飞舞, 广告词“鹤舞白沙, 我心飞翔”。
看了都不知道是个啥, 但……至少收到烟草公司的广告费了啊。
现在又要搞, 把人都派了出去, 还没有钱拿。
第一期在山沟里转悠半天, 又是拍又是剪, 只有一个国产化妆品广告赞助。
再看人家湖南台, 全是帅哥美女, 光鲜靓丽的舞台, 那才是时髦。
就算《变形计》, 那也是主要讲两种完全不同生活的冲突, 观众看的是冲突。
这片子, 有啥好看的, 不就还是山山水水吗?
不过拍还是得认真拍的, 这是政治任务,太糊弄, 会影响台里领导的仕途。
台聘的老员工对这事都不是很有兴趣,拍好拍不好,对他们来说一个样。
对栏目聘的临时工来说,兴趣还是很大的……如果栏目不好, 上头震怒,一刀下来, 裁的都是他们。
为了保住工作,他们非常努力,为了让节目效果更好,他们会尝试好几种剪辑手法,找台里的其他人看看,哪一种他们会觉得好笑,或者特别想往下看。
台里有外地考过来的,也有本地人,tຊ外地考过来的人都挺好奇,本地人看得“哈哈哈,我们那边有这么好吗?”,偶尔也会发出一声感叹:“哎??这个我就小时候听说过,现在还有啊。”
第一集 发出去之后……就发出去了。
全中国这么多个省级电视台,只有那么几个省级台,能受到其他省观众的注视。
路菲菲听随行的摄影师说第一集 已经播了,收视率平平。
“啊?播了?”路菲菲震惊,怎么网上一点消息都没见着呢?
她打开许多网络平台,确实没有讨论的声音。
包括一些之前发了预告片的平台,下面最新的一条评论是十几分钟之前发的,还在问:“正片什么时候播啊?”
路菲菲:“……没有在其他地方推吗?”
摄影师老实回答:“我不知道。”
“真是看不下去了。”路菲菲看看后面的行程,也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她便坐着火车回省会,找到省台栏目制片人。
路菲菲没说太多客套话,直入主题:“我觉得第一集 拍得很不错啊,有民俗风情,有非遗传承,自然风景也很漂亮,也有城里人融入乡村生活的过程,应该可以好好宣传一下的。”
制片人告诉她,你说的都对,宣传宣传肯定能好,这不就是没钱宣传嘛,栏目主要是靠收的广告费来运营的。
栏目要广告费来宣传,广告商要觉得栏目看得人多才会投钱,看起来仿佛是一个死循环。
路菲菲对制片人说:“我们公司可以做这个片子的宣发工作,支付的方法好商量,要么你们这边先支付一笔固定的金额,以后不管是不是卖遍全国还是卖到国外,我们公司都不再收取费用。
或者是你们就先给一笔订金,如果我们给拉到了广告费,或者把版权卖到了其他的地方,那我们公司要从中抽成。”
如果制片人对这部片子有绝对的信心,那他肯定签固定费用,不能让路菲菲在后面继续收钱。
然而,现在他很没有信心,本来听说是政治任务,觉得随便拍拍就行了,结果现在高层“即要又要”,不仅要完成任务,还想要收视率。
这就很麻烦了。
路菲菲主动过来说要接宣发工作,他一个头两个大,觉得路菲菲是来割栏目最后一块肉的。
把栏目经费都折腾完,大家散伙。
但是又听到路菲菲说先收一笔订金,以后有了广告费和版权费,再谈抽成,他又觉得他行了。
订金要的不多,才两万,两万,对栏目组来说影响不是太大。
制片人痛快地同意了。
这部片子与现在的纪录片风格实在相去甚远,现在国产纪录片风格都是宏大叙事,如果是讲乡村的,那无论如何结果也得提一句现在政策如何如何的好,不上升到国家民族的层面,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但是这片子着眼点却很小,小到一个村子,甚至是一个妇人对女儿不乐意继承传统手艺的复杂心态。
就连电视台的高层领导不是特别满意,觉得格局太小。
是总导演坚持说现在格局大的片子都被央视拍了,他们有钱,有人,咱们玩大格局比不过他们,还不如换一个方向,高层才勉强同意。
路菲菲手里的片子,就是高层领导都看不顺眼的成果。
除了成片,还有许多花絮,让路菲菲随便剪随便用。
制片人只叮嘱了一句:“花絮里有些提到政策没够着的地方,还有一些天灾造成的损失之类的,你可千万别用啊,领导不喜欢’灾难’,也不喜欢’抹黑’的部分。下个月就奥运会了,别惹出麻烦来。”
路菲菲点点头:“我明白。”
五月传递圣火的时候,在境外出了不少事,这“独”,那“独”,还有某“功”各种挑事,让国内全民情绪高度统一,现在别说高层领导了,就连普通人也不能容忍有一丁点说国内不好的地方,谁说都不行。
路菲菲把所有的正片和花絮都看了,应该是符合现在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
两万块,也就够找人剪出一个四分钟的精华MV,然后撒到各个平台,顺便刷她的脸,把视频推到首页七天。
路菲菲决定换个思路,把村子里不同的部分分开剪辑。
分为“美食篇”“美景篇”“美人篇”“美物篇”。
美食篇:小狗蹦蹦跳跳在前面带路,穿着民族服饰的少女跟在小狗后面,寻找山上新鲜的野菜。
在小院里,胖胖的小男孩手里挥着斧头,学着父辈劈柴的模样,对着木墩上的干柴发出到处命一击,然后,一击落空,木墩被劈坏,木柴安然无恙,小男孩放声大哭,他爸抱着胳膊站在屋门口看热闹:“我还以为木墩墩成精了,被人劈坏在哭,原来是你呀。”
剪辑用特效给小男孩套了一个树桩在身上,还在哭哭。
最后男人劈柴修灶,女人生火做饭,少女背着食材回来,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吃了一顿。
美景篇的开头就是晚上的山尖上出现了一勾新月,然后是清晰明亮的星座,接着镜头加速,斗转星移,太阳从山谷中升起,天上流云飞渡,遇到地势转折的地方,倾泻而下的云瀑。
剪辑配字:仙山隔云海,霞岭玉带连。
小溪的水碰撞在光滑的石头上,飞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
林间的一片绿草地像长毛地毯,还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一匹白马慢悠悠从林间走到草地上,甩着尾巴低头吃草。
林中木屋走出一个手拿马具的少年,给白马上了鞍具与辔头,接着飞身上马,向前跑。
镜头也跟随着他前进的方向,两侧的石潭、花海飞快掠过,还有一只待在枝头的猴子,恰到好处的抓了抓头,大大的眼睛里盛满疑惑。
美人篇主要展示的是多民族不同的风格与服饰,特别介绍了不在五十六个民族之中的“穿青族”,顺便暗暗塞了个金主爸爸的软广,美人们平时也会在脸上涂抹一些保养的东西,要自己从地里拔出来,经过很复杂的流程制备。
美物篇,就是各村的传统物件了,草垫草马,蜡染自然也少不了。
整个美物篇展示了蜡染的制作全过程,最后放在C位的,是段风设计的那款极为复杂的蜡染,单凭着蜡染技术,就做出了一幅晨曦中的山林画卷。
四个剪辑做完,每个一分多钟。
路菲菲审阅的时候,除了考虑是不是够漂亮,还考虑到这些镜头,有可能让哪些广告商愿意过来投资,投赞助。
毕竟这些广告商愿意砸过来的钱,是要分成给她的,广告商投二十万跟投二百万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考虑清楚之后,路菲菲开始推广这四个剪辑了。
这段时间,各大卫视的频道都被综艺、歌舞类选秀占领。
当时最受欢迎的是引进的DISCOVER探索频道,国产纪录片有,但寂寂无名,深受好评的几个纪录片都是在2010年之后才开机。
这个被领导定名为《白云深处有人家》的纪录片,没那么受关注,也是正常的。
那四个剪辑投放的时候,起了正经的名字。
《民以食为天》
《真正的仙境传说》
《如山中精灵般的女子》
《大自然的美色》
剪辑的碎片化传播交给了郑义。
在郑义的手里,《白云深处有人家》分裂成了总导演都不敢认的名字:
《看见成精的木头,男子的反应竟是这样》
《来自亲爹的嘲讽》
《求问这是哪儿,太漂亮了!》
《这地方是国外的什么地方?贵吗,我想带女朋友去。》
《谁说只有外国人有奢侈品,这是独属于中国百姓的奢侈》
《有日本人说这是抄袭的神奈川冲浪里,我说不过他,大家帮忙看看》
《这片子在哪拍的,好想去》
《她才是真的天仙,不服来辩》
《这不比人工美女强?!》
……
不得不说,在互联网上,这些标题特别好用,特别是带有很强的情绪挑拨意味的那几个,点击率是最高的,也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了主动转发。
不怎么高大上的标题引来了足够多的人,有些人喜欢俗的,同时也喜欢雅的,认真看完了第一集 。
许多人发出评价:“这片子挺好看的,怎么看得人这么少tຊ啊。”
正好时值暑假,想出去旅行避暑的人们,看了《白云深处有人家》,顿时找到了方向。
很多人选择跟团旅游,主要就是觉得省心,只要交了钱,全程无脑跟随就行了。
交通工具不用自己找,去什么景点不用想,大巴拉到哪里就去哪里,全程要是出了什么问题,也能找到人沟通、投诉。
省文旅局为了提高业绩,承诺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要是在旅游地区出了任何问题,都能找到人处理。
省铁路局更是高高兴兴地推出他们早就准备好的“坐着火车观山景”业务,不仅给出火车时刻表,还列出在这个时间到目的地,可以做些什么。
每一趟火车上,都放着免费的宣传页,详细到每天可以做什么,去哪里玩,以及怎么去。
到站之后,检票出门,还有专门的旅游咨询处,提供人工解答。
“这里是她们染布的那个院子!”
“妈妈快看,这个就是染布用的蓼草。”
“扔了扔了,染在指甲上洗不掉。”
所有游客遇到的村民,都像《桃花源记》里记载的那样,或热情开朗、或羞怯胆小,但对游客都充满了善意,就连狗见到陌生人都只摇尾巴,不会乱叫。
大白鹅都被关了起来,在笼子前面竖了一个牌子《因追小孩被捕》,好多人兴致勃勃地来这里跟凶悍大鹅合照。
这些,都是在迎接客人之前,反复培训过,指导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