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仓皇出城

北朝纪事 绿梅枇杷 14443 字 2个月前

嘉语打算在十月初三那天出城礼佛, 自然要先请示王妃。

始平王妃皱眉, 李十二郎如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流言说还在城里,三娘在这当口要出城……什么企图还用说吗。她这时候极是懊悔给嘉语订了这门亲——眼见得门第赫赫, 谁想一朝崩塌。

她当然知道那不是太后的意思,太后定然不至于让她如此为难。

如今让她为难的却是三娘。

她虽然不知道嘉语是如何与李十二郎联系——她倒不反感她有些消息渠道,说到底,姑娘大了, 有些手段,总比没有好。

始平王妃道:“三娘已经收留了李家九娘子……”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这趟浑水, 何必再蹚?她与她父亲自然会想法子再给她找门亲,虽然是不容易,但是好在没有过门, 不过是从头再来过……罢了。

嘉语低头道:“三娘不过是想出城礼佛罢了。”

王妃:……

这话嘉言说也就罢了, 三娘?糊弄谁呢。

王妃也知道她是打定了主意, 劝没有用, 没的还能闹僵。挥手叫她下去再想想。转头就找了谢云然来,推心置腹说道:“三娘这孩子也是倔,这当口出城,少不得被人截拦, 到时候闹出来……可不好看。”

谢云然沉吟片刻, 却说道:“想来三娘有分寸。”

王妃道:“这孩子忠厚, 我怕她上人家的当。”

嘉语虽然各种不省心, 待人却说得上真心实意,从前对嘉言,后来对谢云然,对昭熙,对宋王,甚至是对李家兄妹,并不是那等忘恩负义的轻薄之辈——如是,倒不需她操这个心,也不值得她操这个心了。

谢云然却压低了声音道:“如今天下都知道李家冤枉……”

始平王妃略怔了怔,不由苦笑。天下人皆有后路,唯她没有——便知道李家冤枉,又能如何?揉了揉眉心,含混道:“……李家已经是不成了,三娘日后还须得说亲……”

谢云然见王妃不接话茬,也知道王妃有王妃的难处。换了口风安慰道:“姻缘自有天定。虽然是须得母亲多费心,但是也无须太过忧心,以三娘的人才,不过是好事多磨罢了。”

王妃不说话:说得轻巧,她是没见之前她为三娘的亲事费了多少劲。便只说道:“云娘要是拦不住三娘,好歹与二郎说一声——要闹出事来,少不得还是要二郎去收拾首尾。”

王妃坚持,谢云然也只有应声的份。

..............................

同样感慨于“姻缘天定”的还有千里之外的始平王——始平王妃做梦也不会想到,与她的家信同时抵达豫州的,还有宋王的求婚书,看得始平王又惊又骇:这小子,未免也太会趁火打劫了!

又想道,原以为三儿与李十二郎是尘埃落定,不想这兜兜转转,还是不成——莫非当真是命中注定,与萧家那小子有缘?

他对萧阮从前就大有好感,特别他西山上兵变重伤那阵子,几乎以为三儿回心转意,却不想还是不肯松口。后来萧阮与他同在豫州,亦表现出色——大约也有刻意讨好的成分在,然而诚意总是真的。

只不过……三儿不乐意,莫说是宋王,就是吴主求娶,他也是不肯的。儿女都是债,始平王微叹了口气,信搁在手边,并不以为意。

............................

昭熙晚上回来,听说嘉语要出城,大惊道:“母亲说得对,这当口,三娘不该蹚这趟浑水……”

谢云然道:“李御史不过求三娘一路疑兵,并不真个要三娘带他出城。”

昭熙仍是摇头:“李御史计划得好,真个进行起来,未必就这么顺遂……就怕到最后,还是会拖三娘下水。”

郑忱是疯了,先前灭了李家满门,如今又疯了一样找李十二郎——还是用的内卫,单单绕过他。对于元祎炬,他可以一拳下去,与他分说个明白,但是他与郑忱之间,关系却远没有亲密到这一步。

诚然他有向他示好,他也勉强算是救过他一命——如今想来,懊悔不迭。早知道他不是个东西,当初就不该——

然而当初他不通风报信,郑忱就保不住命了吗?难说。

谢云然面有难色:“可是我已经应了三娘……”

“那有什么打紧,”昭熙慨然道,“不需你出面,我去与她说……”

人已经到门口,却听他娘子吞吞吐吐道:“三娘说,她与李御史婚约未解,夫妻有帮扶之义……”

这话对始平王妃说是没有用的,对昭熙却还管用。昭熙脚步一滞,迟疑道:“这几日,三娘心情如何?”——他因为李家事出意外,他竟不能预料,也没能阻止,颇觉得愧对他妹子。

谢云然答道:“……还好。”

“还好?”

谢云然道:“三娘也是知道不能履行婚约,对李御史颇有歉意,送李御史出城,也算是了结了心愿。”

昭熙想了片刻,到底叹了口气:总不能叫三娘存了这个心结。他走回来,躺在谢云然身边,郁郁说道:“那赶明儿我调出时间,送她出城。”

谢云然笑道:“不妥。三娘出面,便是出了差错,郎君还能兜回来,无非三娘年纪小不懂事;郎君出面,人都疑心是父亲或者母亲的意思,事情就严重了——何况有郎君在,内卫再傻也知道,李御史不会来了。”

停了片刻又道:“郎君也不必担心李御史改变计划,盯三娘的人多了,他就是有这个心,也上不了车。”

昭熙一想也对,稍稍释然。却问道:“三娘心情当真还好吗?”

“还好。”谢云然道,“依我看,三娘对李御史有义,并非有情。所以送了李御史出城,就算是两清了。”

昭熙不解地别过头看她:“云娘这话奇怪。”

“嗯?”

“三娘若非对李御史有情,如何会答应他求娶?”昭熙道,“三娘可不是肯将就的人。”

谢云然踌躇了片刻,方才说道:“我听说年初时候,王妃带三娘相看了不少人,都未有合意的,李御史已经是人中龙凤。”她知道昭熙不能懂,所以并没有说透,想当时三娘的委屈,她能感同身受。

莫说三娘了,她不也答应过崔家求娶吗——那并不意味着她就有多惦记崔九郎了。

“那依云娘看,三娘是还惦着……宋王吗?”昭熙问。

谢云然摇头:“这我可看不出来。”

“云娘也看不出来?”昭熙许许失望。

谢云然气得推了他一把:“你这个做哥哥的都看不出来,我如何看得出来!”

昭熙挠了挠头,抱怨道:“我家三娘心眼可多,莫说我,我看,就是母亲也……”

“不是心眼多,是想得多。”谢云然道,“我有时候觉得,三娘年岁虽小,却像是经历过很多事情一样——像是比你我还经历得多。昭郎,三娘过去十三年里,当真就只是在平城吗?”

“那当然!”

谢云然道:“那想来,症结还是宋王。三娘从前在平城,未曾见过这等人物,所以一见而惊,到后来……虽然我不知道宋王到底做了什么让她这样伤心,但就是伤心透了,心无所属,人尽可夫。”

她用的是“人尽可夫”的本意——天底下合适的才子俊彦,都堪为配。

昭熙默然。

谢云然又道:“李御史也是诚心。”

昭熙应道:“十二郎可惜了——三娘可有说,谁救了他?”

“没有。”

昭熙两眼空空看着房顶,忽感慨道:“敢在这时候收留他的人,也颇有胆气,要知道,卢家也好,崔家也罢,就连我家,都退避三舍……”说到这里,自失地笑一笑,“如有一日,我沦落到这个地步……”

——他并不知道,就在前一日,广阳王也有过类似的感慨。

“你我夫妻一体,郎君高居庙堂,我凤冠霞帔,郎君亡命天涯,我洗手羹汤。”谢云然慨然应声道。

昭熙转眸看住她,半晌,却摇头:“不……不要这样,云娘,如真有那一日,我定然放你走。我家落败,谢家未必落败,云娘回家即可——并非我不信云娘的心意,但是云娘,我舍不得你吃这个苦。”

谢云然怒道:“文君尚能当垆卖酒……”

“那是司马相如不对!”昭熙搂住她说道,“我听过这个故事,但是不该是这样的。这并不是一则佳话,他连自个儿都养不活,就算文君能跟着他餐风饮露,万一他有了孩儿,难道也跟着衣食无着,更何况——云娘?”

谢云然面上露出奇怪的神色,昭熙吃了一惊:“……我、我说错话了吗?”

“你知道了?”

“什么?”

谢云然附耳过来,低语了两句,昭熙蹭得跳了起来:“真的?”

谢云然:……

“母亲知道吗?”

谢云然低声道:“还没有确定,也就没有告诉母亲……”

“那怎么成!”昭熙急得到处找鞋子,“我去与母亲说,饮食上……”

“傻子!”谢云然笑了,王妃向来省事,既不叫她立规矩随身服侍,也没有与他们同案而食的习惯,她的饮食,和王妃什么相干了。

昭熙想了片刻,期期艾艾又问:“三娘知道么?”

“傻子!”谢云然又好笑又好气,“三娘还未出阁呢,哪里好知道这个!”

“那、那……是个小子还是个丫头?”

谢云然:……

“好了我知道我傻了,”昭熙凑过来要听,喃喃道,“哪里就这么快了……这才多久……”

谢云然:……

“昭郎想要个小子还是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