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远芳亭翠

北朝纪事 绿梅枇杷 13481 字 2个月前

谢家今儿办宴的园子叫宝墨园,虽然不比陆家赏春宴声势浩大, 繁花似锦, 倒也清雅。

从进园伊始就一脉水声潺潺,如影随形。也不知道哪里引入, 时宽时浅, 曲折有致, 又清得见底,底下几块石头,圆润可爱,又几尾花色艳丽的鱼, 一时浮上来吐一串儿泡泡, 一时又没了踪影。

水面上浮了几只玛瑙色双耳羽觞杯, 每隔一段就会看到。打制得颇为玲珑, 觞中有酒,或艳如胭脂, 或碧如春水,让人顿生浮生半日闲的雅思。一时又有鱼上来,顶得木觞微倾,倾而不倒,引来一阵一阵的惊叹声。

更别提岸上一路,时有青竹森森, 清简幽静, 时又桃花灼灼, 繁丽多端, 有时又换了奇石嶙嶙,古朴凝重,衬着水流不息,清幽的不至于单调,繁丽的不至于俗气,古朴的不至于呆滞。

用心之妙,实在难得。

嘉语听得有人窃窃语道:“听说是谢娘子一手布置……”

“谢娘子可是个巧人儿,太后都夸过的。”有人记起前事,“要不是……”有人扼腕,又觉得无此必要,始平王世子与崔九郎比起来,并不落了下风,非要说遗憾,也不过是始平王家底略薄。

然而元家到底是宗室。

就有人笑道:“始平王世子又哪里不如人了,我和你说,前儿我刚巧在城南见了,虽然隔得远也没看得太真切,但是那风采,比宋王也不差什么……”

听到“宋王”两个字,嘉语下意识暗道一声“不好”!

果然,又一人接过话头道:“说到宋王,我倒是想起华阳公主,听说定了你们李家?”

原来是李家娘子,却不知道是哪位,嘉语心里想着,她今儿穿的芙蓉春衫珍珠绣,在桃花丛中,却不容易看出,幸而如此,不然真是太尴尬了——说话人尴尬,听话人何尝不尴尬。

“是十二兄。”那李家娘子应道。这回嘉语听得细致,并不是九娘。

场面冷清了片刻,方才有人说道:“可是李御史?”

李家娘子应道:“正是。”

场面又冷清了。大约是不好接话,夸李御史年轻有为?这不是没出阁的小娘子热衷的;要称赞“真是一对璧人”?去年年底过去才多久;要说“李御史怎么肯”,又大大扫了李家的面子。

与其说错,不如沉默。场面虽然冷清,自有桃花开得喧闹,蝴蝶飞过来收起翅膀,蜻蜓立在水上。忽有人笑道:“前头远芳亭在投壶,还有美酒,花枝,皮影戏——各位姐姐躲这里做什么呀!”

一句话,散了众人。

嘉语才出了口气,就听得外头那人又笑道:“三姐姐还不出来!”

嘉语愣了一下,探头看去,是个穿柳色桃花裙的小娘子,鲜嫩得像刚摘出来的水葱。身量却不甚高,只到她肩膀,眉目生得极是精致,嘉语乍看这一眼,想的是,这容色,只有阿言能与她比了。

被人逮个正着总不是件让人愉快的事,虽然这个小娘子帮她轰走了其他人,又直呼她“三姐姐”——嘉语一激灵,是宗室女?再细看眉目,可不是!一时却想不起,是哪个王叔、王伯的女儿。

这愣神间,只听小姑娘“咯咯”笑道:“三姐姐不记得我了。”

嘉语讪讪,倒是想要不认账,但是这一不认,瞧这小姑娘一脸的精灵古怪,要下一步就问“那我叫什么呀?”岂不更尴尬。

只得认输道:“是哪家妹妹?”

小姑娘嘻嘻一笑,清清脆脆应道:“三姐姐,我是明月啊。”

嘉语:……

上次贺帝后大婚进宫受伤之后,嘉语就再没有进过宫,明月的生辰她倒是记得,姜娘有帮她备礼,也是礼到人不到。她上次见到明月,还是女童,怎么才半年不见,忽然就生得玲珑有致了。

她脸上这明明白白写着惊叹,明月又笑道:“太后许我替永泰和阳平来贺谢娘子,刚巧瞧见三姐姐走到这桃花后头,一闪就不见了,猜着怕是人多,三姐姐不愿意出来。”

几句话把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嘉语心里赞叹,刮了一下她的鼻子笑道:“就你心眼多!”

是个极亲昵的语气。

明月越发高兴起来,拉着嘉语唧唧呱呱说话,先是谢过嘉语遣人进宫贺她生辰,又问嘉言怎么没来,又说起前儿得了太后的赏,天水青的缎子,拇指大的珍珠……这又十足小姑娘的口气了。

她声音清脆,虽然聒噪了些,倒不讨人厌,嘉语一面听,一面会心微笑,沿水前行有十余步,忽听得有人叫道:“三娘子!”

立刻就有人训道:“该称公主殿下了!”

嘉语失笑,闻声看去,却是崔家九娘和十二娘。脱口叫“三娘子”的当然是十二娘,她身量高了好些,脸上稚气也退了,圆溜溜两个眼睛还是多少有些懵懂。九娘越发稳重了,再身边那个——却是七娘。

嘉语略略吃惊:前年尾时,崔七娘跟了周二私奔,这时候竟能正大光明参与仕女间交游了,想是周二郎已经获得了崔家认可。这个周二,果然不简单。心里这样想,人已经迎了上去,说的是:“好久不见!”

崔家七娘领头,九娘、十二娘跟着敛衣屈膝:“公主殿下!”

嘉语忙忙扶起她们,说道:“自家姐妹,何必多礼。”

崔十二娘起身来,“噗哧”一下笑了:“三娘……公主这句“自家姐妹”,还真真没有说错。”

嘉语尚未开口,小明月全身的刺已经竖了起来,一张俏脸绷得紧紧的:“这位娘子何出此言?”

崔七娘叱道:“十二娘放肆!”

嘉语摸摸明月的头,有些歉意地笑道:“这是我家二十五娘,”又与明月说道:“我曾借住崔家,崔家几位娘子都待我极好。”算是解释。

可怜十二娘先是受了明月质问,又被姐姐呵斥,急得满脸通红:“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崔九娘代妹妹求道:“公主勿怪!”

嘉语双手扶起她:“崔姐姐言重,你我原就姐妹相称,从前这样,以后也这样,毋须多礼。”

明月口中虽不言语,心里大不以为然。上下尊卑,是天理伦常,便三姐姐心地好,也不能让这起子人蹬鼻子上脸——什么阿猫阿狗的,也敢和她元家攀亲戚论姐妹了!

嘉语看她一眼,这孩子年纪小小,心眼又多,气性又大。说到底她出身尊贵,又很吃了些苦头,要没这个身份,怕苦头还要吃得更多,自然在意这个。

心里这样想,口中道:“十二娘说得也没有错——我听说李家九娘子许了崔九郎……”话到这里,猛地想起,崔九郎可是谢云然的前任未婚夫。一时倒自悔失言,笑了一笑。

偏崔十二娘得了话头,添道:“九姐姐还许了郑家,郑家和李家也是姻亲。”

这桩婚事是才定下来,嘉语也没有听说,一时只想道李家是九娘,崔家也是九娘,倒是巧,至于郑家……她眼皮子跳了一下,说道:“原来九娘好事也近了,许的郑家哪位郎君?”

——不会是郑忱吧。

崔九娘干咳一声,小声说:“……是郑侍中。”

嘉语:……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太后怎么会许他成亲!这是闪过嘉语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紧接着又想道,这根本不是一桩亲事,而是一个交换,或者是利益的交换,或者是出于家族的需要……两个家族,或者三个家族的需要。

李家不把自家的女儿嫁过去,反而通过崔家……大约是因为李夫人这层关系罢。

嘉语再看了崔九娘一眼。崔家这三个娘子,以七娘最有主意,十二娘最得宠,九娘最为温顺。是了,自然是要娶个温顺的,便是苦,也都自个儿咽了,不会与人添麻烦。却是可怜。

嘉语这面上挂相,莫说七娘明月,就是九娘都看出不妥来,只是不便直问,唯有十二娘还懵懂着。

七娘问:“公主可是见过郑侍中?”

嘉语谨慎应道:“永宁寺塔落成那日,有过一面之缘。”点到为止,该说的都说了。

崔七娘却道:“我想起来,从前倒是有位姑婆许了谢家,我们今儿既然来了,论理是要去拜见——九娘,你带十二娘去。”

九娘也就罢了,知道姐姐是借故支开她们,十娘尤奇道:“七姐姐不去么?”

七娘瞪了她一眼:“十二娘糊涂了!”

九娘小声道:“七姐姐已经是周家的人了。”

“那也是七姐姐啊。”十二娘嘟囔了一句,倒是没坚持,不情不愿跟着九娘走了。

这边不等嘉语开口,明月先自道:“我听说谢娘子今儿准备了不少佳酿——我去给三姐姐取来。”实则取酒这种活,连翘就足以胜任,哪里劳驾得到她。却是一溜儿小跑拉着连翘走开了。

这察言观色、明哲保身的本事也是没谁了,嘉语才不相信这个小家伙会不知道郑侍中是哪个——当初清河王还是她点出来给她的呢。

崔七娘一个眼神,贴身婢子自走开几步,目光四下里扫望。

崔七娘再走近一步,低声道:“我素知道公主忠厚……”

嘉语:……

她前后活了两辈子,还是头一次被称“忠厚”,不知道贺兰袖听到这个评语,该作如何想。

“……我和九娘,素来都不是什么紧要人物,”父亲官位不高,做女儿在族中地位自然有限,七娘声音压得极低,但是委屈还是从声音里透出来,“从前我的亲事,是他们做主,如今轮到九娘……”

家族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恃强凌弱,锄弱扶强,为了家族的利益,李家能对八娘的死无动于衷,崔家对于七娘、九娘也不会格外留情。所以李十二郎有高攀的想头,实在也没有什么出奇,嘉语想道。

“九娘不比我,她性子软,”嘉语不出声,崔七娘只得硬着头皮往下说,“这门亲事若是不妥,还望三娘子告知。”这会儿,倒又换了称呼,不再尊称公主,改了昔日昵称,盈盈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