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的是有“过”, 而不是有“罪”,陆俨心里又松了口气。
这个华阳公主倒是很讲道理,一是一二是二,奇怪, 这样一个人,无缘无故的,四娘怎么就……当然这时候他并每天太多心思去想这个问题——转机就在这里, 他不能错过了。
如果嘉语年纪再大一点, 陆俨也许会多留几个心眼, 但是嘉语这样的身份, 这样的年纪, 城府再深,又能深到哪里去。所以陆俨只微一盘算就把话说出了口:“如果公主不嫌弃,陆某愿以部曲两千赔罪。”
部曲其实就是私兵, 地位比奴婢略高,低于良家子。陆家世代为将,陆家部曲, 可谓精悍。
嘉语当时就吃了一惊:“陆郎君这是什么意思?”
同样吃惊的还有陆五娘:“哥哥!”
——阿姐死后, 陆家一片风雨飘摇,家里哪里还凑得出……两千?天哪,凑个五百部曲都费劲了。
陆俨看了妹妹一眼,话却是对嘉语说的:“舍妹不懂事, 公主莫要放在心上。我先前不曾提及, 是怕公主厌憎我陆家, 或疑我居心不良,不肯接受。既然公主大度,我就冒昧请求了。”
陆家部曲,多少人求之不得,他却还说冒昧请求,这人可真会说话,嘉语想。
“皇后……四娘是我妹妹,”陆俨继续说道,“就如公主所说,四娘有过,两宫自有裁决,但是对于公主殿下,我陆家仍怀有十分的歉意,如今四娘已经不在了,我这个做哥哥的,少不得替她陪这个罪。”
他自进门,就一直在赔罪。
隔着屏风,嘉语也看不到他的脸,但是听其声,观其行,倒是诚恳。
说到底,陆家名声不坏。没准比她还强上几分,嘉语自嘲地想,从前父亲掌权,又喋血宫廷,洛阳城里风云变幻,陆家始终尊奉天子。如果说站队是于家的发家之道,那么不站队,大概就是陆家是立身之本了。
她后来被迫南下,死在永安镇,那是陆家的驻地。她不知道他有没有给她收尸……大约是没有。
但是她记得这个声音。
江水滔滔。她行走到最后一站。已经是隆冬,江南的冬比洛阳要阴冷,那冷意不像是从外头透进来,反而像是从骨髓里生出来,血液被冻结,而每一次呼吸都更冷一分,一步接一步的行走,只剩下本能。
有孩童捡起石块掷她,狗摇着尾巴冲她叫,一些好奇的目光,还有一些别的……永安镇的驿站破败得厉害,但是天已经全黑了,黑透了,不能再往前走了。没有灯,月光和身体一样冷。
有人摸进屋里。
她忍不住尖叫,暗夜里粗浊的呼吸,四周是嗤嗤的笑声。羽林卫不敢动她,因为她是萧阮的女人,哪怕人人都知道她此去金陵落不到好,也还怕有人秋后算账。但那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保护她。
“滚!”一声乍喝。
一线火光,很快就灭了。门“吱呀”一声,渐远的脚步。屋里还有人,她知道,只是看不见。那人像是向她行了礼,他说:“好自为之。”
她掩住胸口衣襟,一动不动,太冷,连寒战和发抖都失去动力。
她没有问他是谁,没有这个必要。她知道她没有机会再回故国。她也没看到他的脸,只是记得这个声音。
原来是陆家人。
却不知他从前因何故去的永安镇——自然不会是为了救她。她的好运气早已经用完。她还记得他声音里的厌恶与鄙夷,当然那不重要。
“公主?”
嘉语制止了那些泛滥的回忆:“陆郎君为什么认为我会接受?”
部曲这种东西,父亲和哥哥没准会喜欢,但是她——一个养在深闺的小娘子,收了能作什么用?总不成他也和她一样,知道没准哪一天,乱世会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我只是觉得,也许公主需要人手保护自己。”陆俨说。他当然知道,始平王父子手下有人,碰上这种深宫变故,有人也无济于事。于是又补充道:“而且我也再没有别的能拿出手了。”
坦诚也是一种力量。
“陆郎君就不怕我收了你的部曲,也不肯原谅皇后?”
当然怕。
但是他不得不。陆俨瞳孔里瞬间的收缩,转瞬即逝,他声音平和:“这只是我陆家的歉意,我不能强求公主的原谅。”
好决断。嘉语问:“陆郎君能代表整个陆家说话吗?”他还这样年轻。她敢说,没有父亲首肯,她哥哥昭熙绝不敢做这样的决定——而这个决定看起来,无论如何都不像是深谋远虑过的。
“能。”陆俨说。
屏后沉默了一会儿。
平心而论,嘉语肯定不喜欢陆靖华。她不是圣人,圣人且以直报怨。她受了伤,差点死掉,如今在宫里怕得草木皆兵。她当然知道贺兰袖才是幕后黑手,但是是陆靖华的盲从、轻信、私心,也许还有别的,导致了这个结果。
但是陆靖华死了。
死亡是她付出的代价,也是她所能付出的最高代价。还连累了她的家族、她的父母,她的兄弟姐妹。
够了,嘉语想,人死为安。
——世人对死亡总心存敬意,那或者是人性里最后的底线。
“既然如此,”她说,“陆郎君少待——茯苓,去请世子过来。”
屏后有人轻快地应了一声,闪出阁月白衫子的少女,想是始平王府的侍婢。奇怪,为什么请世子,而不是请始平王?陆俨心里一动:莫非太后心里,其实也并不太想废后?如果是这样,倒是说得通了。
废后终究有损朝廷颜面。
但是即便太后不想穷追,碍着始平王妃这个做继母的名声,也不好开这个口;始平王又生怕委屈了女儿,更怕女儿误会他为了王妃委屈她;于是合适开口的,就只剩下始平王世子——他是华阳公主一母同胞的哥哥,说什么都不会有错。
看人家的妹妹!陆俨心里一阵懊恼。
他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洛阳有点底蕴的人家都会看重女儿的教养了——亏他们陆家还得意洋洋,自诩不吃软饭,嘲笑人家裙带上位——陆家没有想过用女儿换取富贵,但是也没有重视过她们。
结果四娘五娘身手都还过得去,脑子里全是浆糊。
如果不是意外被皇室看重,母亲原本该为四娘挑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没那么多规矩,也不嫌弃她肠子里没有九拐十八弯,又有陆家在军中的势力撑腰,打打闹闹也是一生,何至于今日……
四娘已经没有办法了,五娘的婚事,还须得和母亲说,切切不可许给高门大户,她撑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