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爆发的牛肺疫、马鼻疽疫情在初冬时彻底被按灭,这件事成了这一年最大的一件事之一。
各个省市畜牧局等相关部门都要加强检疫,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所有相关人士都了解到了藏区和西藏周边发生的事,自然也知道了在这件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林雪君同志。
藏区山路有多难走,林雪君就有多不容易;藏区的医疗情况多么艰辛,林雪君就有多么坚强;藏区动物分布有多么复杂,林雪君就有多么厉害。
在这一整段时间里,全国各地区的领导们、同志们都常常聊起林雪君,常常感叹: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确是这样。
林雪君终于将自己的名字,传播至畜牧相关的所有人耳中。
也将自己的成绩记录在了国家级别的大事件上,浓重墨彩地记了一大笔。
…
与此同时,疫区城市的报业、电视台也担负了报道这件事的任务,所有记者都开始寻找抗疫过程中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和过程中的大事件。
北京作为首都,也要对此事进行报道,还要报道得最详细、最精准、最有意义。
《首都早报》等单位都派出了自己最优秀的笔杆子,连夜去刚结束疫情的疫区做采访。
大部分工作人员在出发前便锚定了他们最核心的采访对象,和准备大肆渲染的上进故事。这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最年轻的抗疫英雄——22岁的呼色赫公社兽医员、中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研究员、大量优质文章的创作者、中农大特聘教师林雪君同志。
她在短短的几年里,已从懵懂的学生,变成了牧业最耀眼的新星。
去写她的故事吧,她已算是传奇啦。
去采访她关于藏区防疫的事吧,她是最专业也最擅长讲述和撰写的人啦。
首都早报的小王拿着车票和介绍信,背上行囊跟小丁一起登上火车时,忍不住笑着说:
“又要出发去找林同志了啊,当年我们是北上去见她,如今竟是南下去见她了。”
“那时候我们只知道她写的文章生动感人,想要看一看她眼中的草原上的生活和人们。如今不一样了,她的身份早已完全变了。”
“是啊。”
火车轰隆隆起航,朝着正在四川做工作复盘和经验交流的草原上最亮的新星而去。
…
……
而正在成都的林雪君,则开始因为接下来可能有机会救治熊猫而激动得睡不着。
2个小时前,当招待人员问出“你会治熊猫吗?”这个问题,林雪君还没回答,衣秀玉已从屋里探出头,格外不低调地反问:
“同志,你听说过林雪君在呼和浩特救狮子吗?”
“狮子都能治?”刘干事惊诧地瞪大眼,“那熊猫肯定也能喽?”
“可以试一试。请问是什么症状的熊猫?”林雪君虽然很想立即见到熊猫,但当时还是尽量冷静地以兽医的角度发问。
“这个我们也不是很清楚,都江堰和映秀之间那边,岷江附近的一个生产队社员上山砍竹子的时候,看到一只瘦弱得好像快死了的带崽熊猫。
“大熊猫和小的据说都很虚弱了,但社员想靠近的时候,大熊猫出于护崽心里嘛,就要攻击社员。
“社员就吓跑了,后面这个时间一级一级报到成都,这边还在商量这个事呢。”
刘干事摸摸自己脑门儿。
国w务Y院从62年开始将大熊猫等19种动物列为“珍贵稀有”保护动物,并要求建立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