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气压很低, 好像一台巨大的真空机,缓缓抽走周遭氧气,雨滴相撞的白噪音是焦灼感的来源。
袁北心里不舒服, 是生理性的不舒服, 他转过头,把汪露曦的脸和她手腕上那该死的纹身图案都驱逐出视线,手指一下下敲着方向盘的轮廓, 心里有一块儿快要烧着了,咻咻冒着白烟。
偏偏汪露曦不肯放过他。
雨太凶了, 吵得厉害。
“袁北,雨越下越大了,”汪露曦缩了缩胳膊, 语气也小心,“我能不能问问, 你这么急着要带我去学校干什么啊?”
就这光景,逛学校,不合适吧?
袁北没回答, 他怕自己一开口就暴露出气恼和不耐烦。瞥见汪露曦大腿上的鸡皮疙瘩,抬手把空调关了。
“我后悔了行不行,我不想逛了,”汪露曦开启胡搅蛮缠模式, “这么大的雨, 去了能逛什么啊?而且我也不想和你一起了, 你已经把我的北海公园毁了,拜托你善良一点, 给我留些净土吧!”
袁北沉默着,脸色越来越差。
“你该不会是想用这种方式补偿我吧?”汪露曦继续搓着手腕上的纹身贴, “我不需要!我说的那些谈恋爱的场景,以后会有人帮我实现的,不需要你代劳,我不想以后和我未来男朋友在宿舍楼下亲亲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你的脸!”
又是一道红绿灯。
雨大到视线都受阻,袁北这一脚刹车踩得急,汪露曦整个人都往前悠了一下。地图上红色线条密布,事故提醒也不少,大雨倾覆之下,到处都是兵荒马乱。
袁北冷声:“你别再跟我说话了!”
“……你今天脾气好大。”汪露曦接了这么一句,然后安静了。
路线变换好几次。
最终沿着北三环,往海淀去。
一路都再无人出声。
-
北京每片区域似乎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海淀这片儿,袁北上学那时就不喜欢,是因为太“忙”了。
那时候还没有“卷”这个词,但不必刻意形容,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懂。海淀人,海淀魂,这里有数不清的格子间和共享办公空间,新闻上只会报道中关村走出多少科技企业,却不会报道这里沉了多少人的创业梦,能在战场中挺到最后的万里无一。
至于教育更不必说,鸡娃一词由这里始。
五道口大学密布,除了清北,还有北航,北科,北语,矿大……高校扎堆儿,“宇宙中心”的外号究竟是因为Ucenter广场的名字,还是这里宇宙星系一样飞速盘旋的大学生,袁北也不知道。反正叫了这么多年了。
路上一顶顶雨伞拥挤着,行色匆匆,特别是那个巨大的十字路口,人,车,共享单车,还有小电动,汪露曦光是看着都有些眼晕,明明现在还在暑假,却依然繁忙,仿佛跻身其中,不必被人催促也会受氛围感染,成为星系的一环,不自觉地步速加快。
袁北问汪露曦:“去学校拍照么?”
“不拍,”汪露曦很笃定,“我没相纸了。不拍。”
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
“那你想去哪?”
“你带我来的!干嘛要问我。”
“饿不饿。”
“饿。”汪露曦看看时间,已经下午了,她到现在滴水未进呢。
“吃什么?”
“想吃火锅,辣的。”她故意的。
袁北没说话,拿手机查周围店铺,汪露曦提醒:“你带我去你上学的时候常去的店就好了啊。”
“早没影了。”袁北说。
这里的餐饮更新换代更快,他那时和室友半夜寻夜宵的地儿,已经换了不止多少茬老板,店名还是以前的名字,但早不是那个味道了。
“那有没有这些年一直开着的店?你以前吃过的?”
“枣糕算么?”
“什么东西?”
枣糕,五道口枣糕王,大名鼎鼎。
没在五道口枣糕王排过队的大学是不完整的。但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档口店,这么多年一直经久不衰,不论什么时候去,门口永远有人,今天因为下雨和暑假,状况稍好,没有那么长的队伍。
袁北去买了些,纸袋装着,递给汪露曦。
枣糕还热乎着,很浓的红枣香。她尝了下,还行,又掰一块,下意识往袁北嘴边送,手都举起一半,又放下了。
“这东西值得排那么久的队吗?”
“不知道,”袁北说,“这世界上没理由的事儿多了。”
汪露曦好恨这种故作老成又有点装的语气,很想擂他几拳。
……
附近商场里面有火锅店。
她跟在袁北身后,执拗地和他保持两步的距离,到了火锅店,面对面坐下,扫码点菜,汪露曦在全红锅的选项那里犹豫很久,最终还是放弃,觉得这样出气的方式未免太过幼稚。
服务生上菜,顺便端来一碟子水果,西瓜片中间用刀打了个小口,看着就是个心形,除此以外,还有一支红玫瑰,桌桌都有,为了赶七夕的热闹。
汪露曦低头刷手机,时不时抬眼,仓促观察袁北的脸色,发现他一直盯着她看。
“……看我干什么,我又不知道今天是七夕,”她搅着蘸料,“我给你买那束花理由很纯粹,你别想多了。”
“没想多,”袁北说,“吃饭。”
……吃饭吃得也挺不舒服。
因为依旧不聊天,不讲话。
红油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汪露曦发挥不浪费的优良传统,尽量把肉都吃光,至于蔬菜,都扔进了袁北的菌汤锅里。袁北倒也不拒绝,照单全收。
汪露曦吃饱了,开始晕碳,打了个大大的呵欠,被袁北看见了,于是又匆忙闭紧嘴巴。
“一会儿去哪?”
“都行。”
晚餐时分,火锅店客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桌子靠近窗的一侧,这时已经瞧不清楚外面的街景了,因为店内灯光太亮,只能看见映出的人影,来来去去。
汪露曦又菜又爱玩的这颗心再次蠢蠢欲动起来,她问袁北:“找个喝东西的地方?”
她以为袁北会拒绝,毕竟之前几次要喝酒的提议都被拒绝过了,好像他由心底还是把她当小孩看。但,出乎意料的,今天没有。
袁北拎着她的包起身:“走吧。”
“……真去啊?”
“你今天不去,以后也会去,你能老实?”袁北按下直梯,等她,“带你探探路。”
-
汪露曦很快就知道这个所谓的“探路”是什么意思了。
大学聚集的地方,从来都不缺夜生活,袁北带她去了一家很安静的小酒馆,精酿是招牌,汪露曦进门还在打量,袁北已经和吧台里的老板打起招呼。
她自顾自找了个小桌坐下,问回来的袁北:“认识吗?”
“大学室友。”袁北说。
“!!!”汪露曦脸上的惊讶藏不住,“好厉害啊……”
能在北京,还是竞争这么激烈的区域开启一家像模像样的店,不论是什么店,在汪露曦眼里都是很厉害的。况且这也才刚毕业没两年嘛。
“是,他很厉害。”
袁北讲起这位大学室友的经历,在大一大二别人还在因为雏鸟出笼刚获自由而大把大把花钱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赚钱了。
那时夜市小摊还在,他就租了个小面包车,后箱门打开,挂上小条幅和小彩灯,现场调酒和饮料,别说,客人还真不少,因为他健谈,和谁都能聊上几句,而且人好心善,会给环卫工人和保安大叔准备冰水。
这种小摊没有座位,成本就低,后来慢慢地,变成了一个档口,再后来,变成了一家小酒馆,有了店面。
毕业时,他决定全职开店,包括袁北在内的几个关系好的,每人入了点股。
……
汪露曦没点东西,是袁北替她点的。
每杯酒端上来时还有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名字和度数,还有一首很文艺的小诗,大概是这杯酒名字的来源,汪露曦这杯的名字简单,叫苹果薄荷,她喝了一口,有点像青苹果味的美年达。
“这么说这家店你也有份?”
“一点点。”袁北说。
更多的是大学时代同学交情的证明。
“……我这杯特别好喝,一点酒精的味道都没有。”
店里灯光很温馨,是暖黄色,暖意盈盈,汪露曦夸赞了一句这酒,转头却看见灯影之下,袁北看着旁边似笑非笑的,霎时明白过来,拿来那小卡片一看,酒精度0。
“……”
“我答应带你找个喝东西的地方,谁说带你喝酒了。”袁北喝了口自己的。汪露曦不服气,把他的夺过来抿一口,更过分,柠檬水。
“我还要开车。”袁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