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爸妈到来

带着爹妈穿七零 醉鱼仔 10002 字 2个月前

“155……156……是这幢没错,泰安路156号!”

三轮车停下,苏长河先从车上下来,再伸手扶着马蕙兰下车,然后又一样一样拿行李。

他们这次带了不少东西过来,三个大包两个小包,三轮车差点都装不下。

苏长河从兜里掏钱付车费,额外加了两块钱,他们两个成年人,还有这么多东西,人家送过来也不容易。

骑车的小伙子本来还在心里琢磨这两人是什么人,大包小包地往这地方来,不会是乡下亲戚来打秋风吧?可是瞅着穿着又不像……

见多给了两块钱,立马笑出一口大白牙:“谢谢同志!您是要往这家去吗?要不我给您搬进去吧?”

打秋风咋了?亲戚之间打打秋风不是应该的吗?

苏长河笑道:“不用不用,家里有人在。”

谢过小伙子的好意,苏长河和马蕙兰拖着行李,站在了156号的门口。

两扇镂空铁艺大门,站在门口,便能看见院内的场景,只见左右两边,沿着院墙,种着一棵棵花树,这时节,玫瑰花开得正繁盛,一簇簇,热烈又灿烂。

花树长得高,枝丫攀上了院墙,站在院外,都能看到星星点点的花朵。

再往后,便是两栋房子,左边较为矮小,右边则是主屋,三层的建筑,红砖墙面,拱形门窗,门洞和墙体皆是浅色,与外墙的红色形成鲜明对比。

楼体正面能看见弧形的外阳台,白色的阳台,围着宝瓶式的栏杆,阳台下的支托做了曲面的造型,侧面则雕刻着精美的花样。

整栋房子是一种西式风格,精致典雅,又兼具一种古典而内敛的美,外墙的红砖都仿佛带着厚重的历史气息。

苏长河仰头看了好一会儿,由衷地发出感叹:“隋教授真是大手笔呀!”

这样的一栋房子,放到二三十年后,少说不得几个亿?老太太就这么给他闺女当压岁钱了?

他闺女这岁压得够瓷实!

马蕙兰道:“别贫了,快去叫人。”

“得嘞!”

来之前打过招呼,苏长河拍了拍门,没一会儿就有个独臂男人过来开门:“是苏同志和马同志吧?”

“哎,是!是刘叔吧?”

刘叔脸上露出一个笑:“是是,快进来……”

又扬声喊:“柳叶,柳叶,苏同志和马同志来了!”

刘叔全名刘华东,他和柳叶是一对夫妻。

他们夫妻俩是隋教授安排过来照看房子的。

早年间刘华东也上过战场,他的一条胳膊就是在战场上失去的,当时被炸得血肉模糊,要不是隋教授相救,他早就没命了。

因为救命之恩,刘华东后来就跟在隋教授身边保护她,他虽然没了一条胳膊,身手还不错。

解放后,隋教授觉得没有必要再把人困在她身边,见刘华东家是沪市的,便征询他们夫妻俩意见,把他们安排过来照看房子。

这幢房子对她的意义总是不同的。

在刘华东夫妻俩心里,隋教授就是他们的恩人,这些年,即使隋教授一直没有过来,他们还是认真负责,恪守本分。

两人一直住在院子进门左手边的房子里,那是过去的佣人保镖房,主屋照看得好好的,却一直没人住,直到这次苏月他们过来。

房子易主的事他俩也知道,房契过户就是他们去办的,苏月他们过来之前,隋教授还和他们打过招呼,两人别提多欣喜了。

隋医生和隋家关系不好,这么多年来,又没见亲近哪个小辈,难得叮嘱他们照顾人,还把房子给人了。

这不就是认下了这个后辈的意思吗?

因此,苏月他们几人过来,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苏月她爸妈过来,刘华东、柳叶两口子也很是欢迎,马同志可是隋医生的小徒弟,四合五入,和自家孩子有什么区别?

柳叶急步走了出来,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亲切又不失友好地接过马蕙兰手里的行李:“马同志,苏同志,快进来,快进来,里面都收拾好了!”

刘华东只有一条胳膊,却并不妨碍日常生活,他一把夺过苏长河手里的行李,和柳叶把苏长河马蕙兰送到了二楼。

“屋子里面都打扫好了,床单被套都是才换上的……”柳叶推开房门。

苏长河却没进去,他左右看了看,问道:“这是主卧吧?”

“是,月月住在了次卧,庄同志和龙同志住在了客房。”

苏长河便道:“我们也住客房吧。”

“这……”

马蕙兰道:“主卧先放着吧,老师下个月腾出时间,说不定会过来住几天,主卧留给老师。”

柳叶和刘华东登时欣喜不已:“真的?隋医生要过来?”

“嗯,这次邀请老师一起来,老师还有课,下个月放暑假,就有时间了。”

“哎呦好,好!下个月天更热了,得把那件薄毯子晒晒,还有床单被套,几年了,都得洗洗晒晒……”

“院子里的草要清清,窗户也要擦……”

两人都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办是好了,马蕙兰笑道:“不着急,等过来,我提前给您二位打电话。”

“好,好,马同志,那就多谢你了……”

“柳婶,您别这么客气,叫我蕙兰就行,叫他长河。”

柳叶今年都五十了,她也看出他们不是小性子的人,便高高兴兴地称呼蕙兰、长河,领着他们去了客房。

苏长河他们在火车站下车的时候都快中午了,又辗转坐车找过来,都已经一点多了,中午没顾得上吃饭,饿得前胸贴后背。

柳叶早准备了面条,这会儿便赶忙去下了两碗面。

清汤细面,上面加了满满的肉臊,又撒了几颗翠绿的葱花,苏长河呼噜呼噜吃完一碗,点评道:“汤清味鲜,清淡爽口!柳婶,您是南方人吧?”

柳叶笑了笑:“是,我老家是秦邮的。”

“秦邮的咸鸭蛋可是一绝,蛋黄黄中带红,又细又沙,一剥开,都流油。”

柳叶便笑道:“我也腌了一坛子,长河同志要是喜欢吃,我这就去切。”

“不用不用,明儿早上再吃,咸鸭蛋配粥最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