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是个好日子,马老太太偷偷请人看过,大吉大利,最重要的是宜嫁娶。
马向东的婚事就定在初六。
这日一大早,天还未亮,老马家的灶就烧了起来,烧水的烧水,熬粥的熬粥,炸果子的炸果子。
老马家两口灶都不够用,王春凤就领着一干媳妇在苏家厨房忙活起来。
今儿老马家摆了整整十桌,每桌八个菜,这可是不小的工作量,从昨儿就开始忙活起来,苏家的杂物间支着凳子,上面放着一个个装着各种肉菜的盆。
木盆比脸盆还大,苏长河去杂物间看了一眼,瞅见那堆满肉的盆,心道,老太太这回可是大出血了。
今时不同往日,家底丰厚,又是最后一个还没成家的儿子结婚,马老太太很舍得,彩礼给了整两百,还有两床新弹的棉花被,两身新衣裳,以及什么三转一响三十二条腿,老太太表示那都不是事儿!
还是马向东和许三妞商量了不要缝纫机和收音机,这两样也用不上。至于手表,三姐和三姐夫送了一对,说是给他们的结婚礼物,还是外国牌子的,这东西有一个就够了。
自行车暂时也不买,等回京城再买,结婚后,许三妞就不住宿舍了,住老马家的屋子,以后上下班可以骑个自行车,还能顺便把白红梅带着。
马老太太随他们,反正这部分钱他们出,至于买不买,怎么买,由着小两口商量。
老四结婚有三转一响,老大老二结婚时,家里条件困难,没那么多讲究,马老太太一碗水尽量端平,这次也给两个儿媳妇补了一份钱。
除了这些常规的东西,还给老四和新媳妇分了京城的一间屋子。
不止老四两口子有,其他几房也有。
谈婚事之前,马老太太就召集全家开会,连远在部队的老二也没落下,他远程参与,反正亲妈做决定,他也没啥提出意见的机会,知道个结果就不错了。
会上马老太太就表示,京城的两间平房,一共六间屋子,四房一人一间。
马蕙兰就道“妈,我们不用,我们在京城有房子……”
“不行,你们有是你们的,这是娘家给你的屋子,不能让你们回娘家住一晚都没地方。”
马老太太很清楚,他们家有今天靠的是谁,说句实在话,要是没有女婿,他们家现在还在乡下地里刨食呢,还买房子?
这个家,论贡献,闺女和女婿贡献最大,就得给他们分一间,他们住不住那是他们的事。
六间屋子分出去四间,剩下两间是老两口的,马老太太不打算分了,他们老两口手里也得攥点东西,等以后,谁孝顺给谁!
不过这么多年,老大夫妻俩对家里照顾最多,他们家又有两个儿子,下半年还要到京城来上学,所以老两口的两间屋子的其中一间就暂时让他们住。
马老太太道:“你们也别不满,你们大嫂嫁进来这么多年,家里家外一把抓,对我和你们爹也好,对你们这些小叔子小姑子也好,都尽责任了。别说给学文学武住,这间屋子就是给你们大嫂,也是应该的!”
马蕙兰和马向东当然没意见,前者家里十几间房子都没住满呢,后者他未来媳妇在厂里还买了一间房,他们就是不住家里,也有地方住。
要说有谁不满意,大概只有马向国媳妇方媛,她是城里人不错,那也要看跟哪里比。
方家在部队附近,那里本来就是个小县城,要是老马家以前的老房子,别说一间两间,十间八间方媛也看不上,他们家在部队上住的好好的,要乡下的房子干什么?顶多逢年过节来住几天,她还不乐意来。
可现在不是乡下的房子,是京城的房子啊!
方媛远在部队,跟不上老马家发展的速度。起先听说婆婆和大嫂京城开店,她心里是很嫌弃的,正经人谁干个体户?丢不丢脸哪?
更重要的是,投机倒把可是犯法的事,婆家干这事,万一连累向国怎么办?
她还试图劝说婆婆和大嫂,还没来得及劝,听说不是婆家开的店,是生产队,公家的产业。
而且那个小小的乡下的生产队竟然还在京城办厂了!
后来的事,就更让方媛傻眼了,谁来告诉她,妹夫的厂子怎么回事?时不时从部队招一批人,时不时又招一批人。
她男人越来越受器重,几个连的连长以及团长都经常找她男人,部队里的领导们看到她男人都亲切得很,连首长都笑眯眯地喊一声“向国。”
到后来,听说婆家在京城买了房子,方媛都有点麻木了,乡下的婆家一眨眼就成了京城人?
麻过之后,当然也高兴,婆家越能干,他们能沾到光不就越多吗?
方媛以前不常联系婆家,也就每次寄钱回去的时候,口头上关心几句。这一年却时常给婆家寄信打电话,放寒假时,还想把儿子送到婆婆身边住几天,可惜让婆婆给拒绝了。
马老太太:快要过年了,店里都忙死了,还让我带孙子?我缺孙子啊?走开走开,别耽误我工作!
能分到京城的一间屋子,即便只有十几平,方媛还是开心的,可是老大家多分一间,她就不乐意了。
说是给老大家两孙子暂住,住着住着,谁知道是不是就给老大家了?
老大家两个孩子,她家也两个孩子啊,婆婆都给小姑子分房子了,不能因为孙女是女孩,就不给房子吧?
老二媳妇不满,马老太太知道,但是不在意,我的房子,爱怎么分怎么分,不服,呵呵,憋着!
马老太太不给她提意见的机会,直接道:“就这么定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管,你们要是有本事,给你们孩子买个十套八套房子,我跟你们爹都没意见,要是没本事……就闭嘴!”
方媛憋了一肚子气,白红梅心里就舒坦了,身为炸鸡店总店的店长,她的工资比婆婆还高,她男人跟她就更没得比了。
白红梅手里有钱,就大气,不在乎三瓜两枣,一间屋子而已,他们这房攒一攒,自己都能卖一套像这样的平房。
不过自家买得起是一回事,婆家能看到她这么多年的付出又是另一回事。
被人肯定,心里自然舒坦。
马老太太和白红梅这对婆媳以前还时不时吵吵闹闹,现在是越发和谐,堪称模范儿媳。
至于远在部队的方媛,谁在乎?
现在不是家里指着他们这房帮衬,是他们离不开家里,方媛还得在婆婆跟前刷存在感。
她都认真考虑过,要不干脆把儿子送到京城去上学,京城的教育水平肯定比部队好,而且和老太太多相处相处,时间久了,感情不就深了?
马向国无语:“你就别瞎想了,还送过去,送过去谁照顾啊?”
他妈一心放在工作上,连他爹都顾不上了,还有工夫照顾孩子?
他媳妇要是敢和他妈商量这事,他们肯定得挨呲!
马向国还是了解亲妈的,马老太太现在的想法就是赶紧把小儿子的婚事料理完,这小子结过婚,他们老两口的任务就完成了,以后她就能专心搞工作了。
搞工作有钱,带孙子费钱还受气,她又不傻!
马老太太穿着一身新衣裳,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风风火火地指挥:“红梅,早饭准备好了吗?碗筷先洗刷好,放桶里,上菜了就拎过去……”
“嗯嗯,”白红梅连连应是,“都准备好了,每桌两个冷盘,都切好了,人来随时都能上……”
“老大,桌椅板凳可齐了?都看好了吗?”
“看好了,看好了……”马向华说,老四结婚,他们这些哥哥嫂子们是最忙的,他昨晚都没怎么睡,凌晨就爬起来了,桌椅板凳检查了一遍又一遍。
马老太太巡视一圈,总算没瞧见什么事了,她又风风火火地往前面去,人还没到,先喊道:“老四?老四?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