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住了因生病而格外敏感的亲爹之后,齐晟迅速赶回端本宫, 处理政务。
也是他自前世就习惯了今日事今日毕, 没有往日的积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 倒也不是很忙。
但这两天,特殊情况已经来了。
先前梁靖凭着几件一模一样的琉璃玉, 彻底让瓦剌部落和摩根部落反目成仇。
如果没有巨大的利益, 这两个部落, 是不可能有联合的机会了。
自此,梁靖功德圆满, 功成身退,意气风发地回了京城。
这可是大大刺激了奉命经略草原的王干和管里。
有压力就有动力,两人被梁靖一刺激,对自己的工作效率嫌弃起来。
只是, 经略草原这回事,并不能一蹴而就。
如果瓦剌和摩根相互消耗的不够, 或者是他们中途察觉了什么,就极有可能功亏一篑。
这时, 沈介提议,“虽然瓦剌和摩根是最大的两个部落,但草原上却远远不止这两个。只有他们两个部落相互消耗,成效自然缓慢。但若是多拉几个下水…………”
余下的话,不必他多说,王干两人自然心领神会。
“小沈大人言之有理。”
王干赞同地点了点头, 不禁多看了沈介一眼。
说真的,如果这个沈介不是太子殿下的伴读,王干根本不会多看他一眼。
眼见都二十岁的人了,身上连个童生的功名都没有,只会仗着太子的势在京中横行。
——这是在来宣府之前,得知沈介会来辅助自己时,王干心里最直观的想法。
他对沈介的改观,是在来宣府之后。
在一次又一次的共事之中,王干逐渐发现,沈介虽然没有考功名,但却并不是不学无术。
只是,他是皇子的伴读,自小和皇子一起读书,学的不是科举之道而已。
但王干也得承认,他学的那些东西很实用。
而且,沈介这个人很谦虚,无论是对上官还是对小吏。只要别人比他强,他就虚心请教。
像王干这样的读书人,最喜欢的后辈是什么样的?
用四个字概括——勤学好问。
沈介就是这样的人。
不知不觉间,沈介已经赢得了王干的赞赏。
王干以为,他已经够高看沈介了。
但如今看来,自己还是低估这个年轻人了。
他忍不住鼓励道:“依小沈大人之间,该从哪几个部落入手?”
沈介也不藏拙,伸手就在地图上点了几下,问王干二人,“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在这方面,管里自知不如王干,他也不逞能,和沈介一起看向王干,等着王干示下。
对于管里的识趣,王干很满意,也不介意分他一些功劳。
“不错,这几个部落虽然不如瓦剌、摩根强盛,但也是草原大部。而且更妙的是,其中两个还与瓦剌部落有世仇。”
他看向管里,“管大人,联络这几个部落的事,还得劳烦你了。”
管里忙道:“彼此都是为殿下效力,何谈劳烦?”
“管大人此言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