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二天靳木桐醒来下楼以后,桌上摆着各式中西餐早点, 分量都不多, 不过种类琳琅满目。

高思澄见她下来, 笑道:“靳小姐你起来了?先吃个早餐吧。”

靳木桐有些惊讶:“可我房费里没有含早餐啊。”

“没事没事,我今天心情好, 就给你包了。”高思澄一副不在意的模样。

靳木桐:“……”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一顿丰富的早餐是能给人幸福感的,靳木桐坐在窗前, 享受着清晨的阳光,一边吃着早餐。

接手“品古斋”以后, 一直都很忙碌, 还难得有这样停下来的时光。

早餐之后, 邹清骅当司机,高思澄充当向导,带着靳木桐逛了好些当地非常有特色的工坊, 当然也逛了陶瓷修复的工坊,看到那些师傅们娴熟的手艺,靳木桐也学到了不少小技巧。

工匠们跟邹清骅夫妻都很熟, 似乎大家都是一家人一般。

靳木桐好奇问道:“你们怎么认识那么多人?”

邹清骅笑道:“我是本地人,我父亲是这里有名的柴窑老师傅了, 当初就是他带着徒弟们挽救了即将失传的柴窑,主持了葫芦窑复烧点火, 所有的陶瓷工匠最终的作品都要经过火炼这一关, 我父亲被誉为火眼金睛, 经他看的火, 烧出了不少难得的精品。”

靳木桐恍然:“难怪了。”

入窑是陶瓷的最后一关,如果这个环节火候没有把控好,便会前功尽弃了,虽然如今已经有电窑、气窑,可还是有不少匠人选择用最传统的柴窑。柴窑师傅有多金贵可想而知。

她突然想到一个细节:“我听说当年明朝宣德年间祭红烧制成功以后,有不少窑工自发纪念,这传闻是真的么?”

邹清骅和妻子高思澄对视一眼,两人似乎都有些疑惑。

难道靳木桐已经猜到他们的用意了么?

他们是什么时候露陷的?

应该不会吧?

靳木桐见两人没有回应:“我只是对祭红的历史感到好奇。”

高思澄对老公轻轻点点头。

邹清骅说道:“既然你好奇,那我带你去个地方吧。”

车子一路行驶,驶出了镇上,朝郊外驶去。

下了车,靳木桐发现这应该是一个传统的柴窑。

“爸。”邹清骅叫道。

“哎。”一个老人正带着学徒在窑里干活,听到儿子叫唤,头也不回一下。

“靳小姐,我们进去看看吧,这个窑正在砌窑门,你的问题这里就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