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滚过来

水面银光微泛, 四下清风簌簌。

年轻女子乌发披散,在此间冷淡的光影映衬之下,她的面容更透几分清丽苍白, 她轻抬起眼帘, 将面前这小姑娘细细审视一番,最终,她微微泛白的嘴唇微扬, 嗓音如莺婉转, “你这丫头, 从前我竟瞧不出你还有这样的能耐,如今你是大不一样了。”

可她仍是她。

不同于枯夏眉眼间的几分英气,她从来是这样一副弱柳扶风之姿, 却偏如青竹一般无论在何种境地都千般风姿, 嘴上从不轻饶人。

那曹满江乍听见这番话,他的脸色变了又变, 下意识出声, “你不是枯夏?”

戚寸心观他这反应, 才明白过来盐帮似乎并不知道她不是枯夏?

她才要上前几步, 却忽然被身侧的少年攥住手腕, 他那一双琉璃般剔透漂亮的眸子冷沉沉的。

戚寸心朝他摇了摇头,又将猫塞到他怀里, 然后上前去将绿筠扶起来, “绿筠姐姐,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枯夏离开月童后, 她是如何找到你的?你又为什么会与她换了身份, 留在这里?”

绿筠站起身来,腿弯还有些隐隐作痛, 但她仍旧勉力站得挺拔,“枯夏是为我才做的这桩生意。”

“为你?”戚寸心不解。

一缕浅发轻拂过绿筠苍白的面颊,她的目光再度落在戚寸心的脸上,她的记忆里还有好多个东陵的清晨或午后,她斜靠在楼上轩窗前,素手抛下一把铜子儿,便能引得这小姑娘在底下认认真真地捡来捡去,她则轻摇团扇,笑个不停。

绿筠凄然一笑,“怪我,竟妄想在烟花柳巷里寻一个良人。”

她本是从南黎被卖到北魏东陵的。

在被卖到东陵晴光楼前,她在澧阳的青楼内已做过一年的挂牌花魁,那时她正是十六七岁的年纪,端得是卖艺不卖身的派头,只靠一把瑶琴,也曾引来无数公子哥的竞相追捧。

其中正有一位文雅端方的年轻公子,不似他那些酒肉朋友张扬恣肆,他持有一身书卷气,说话也是温温柔柔的,每回入楼也只是自己坐着,不要美人,不要酒肉,只静静地听完她的琴便要告辞。

他是个琴痴,来青楼也不过是听外头盛传她琴技一绝,绿筠与他原本并无多少交集,直至某一日,他忽然将一本《琴学》交给了她的丫鬟。

“姑娘极有天赋,但授你琴艺的先生本领有限,致使姑娘难得进益,此《琴学》专为补姑娘短处而作,愿姑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仅是他在扉页留下的唯一一句话,此后他再没踏进楼内一步,但有时绿筠也会借由请教而使人送信于他,如此通信半载,她始终没再见他一面。

那时南黎与北魏尚在维持表面平和,他家的生意在北魏做得比南黎要好,他最后的一封信,是他随父亲去往北魏江通做生意却被父亲困在江通时托人寄来的。

他在信上说他并不同意他父亲举家定居江通的决定,并言自己一定会找机会回到南黎,为她赎身。

但还没等到他回来,青楼倒了,她被人花大价钱从南黎卖到了北魏,几经转手,她进了东陵的晴光楼。

此时,她已不是当初那个卖艺不卖身的自己了。

绿筠原本不打算再同他联系,但颜娘身死,晴光楼被封,她将自己所有的积蓄与颜娘搜刮来的钱财悉数奉上,才换来自己脱了贱籍。

“我去江通只是想看他一眼便回南黎,哪知他认出了我,又对我深情款款不计前嫌,”绿筠一双眼眸染上浅淡的水雾,她却又忽然轻笑一声,“试问几个女子听了他这样的说辞能不动心?尤其是我这样的烟花女子。”

“我还当他是什么南黎的好儿郎,他却当我是他偷着养在笼子里的画眉,不过几月光景,我便发现他早有一位伊赫人妻子,借着这位妻子娘家的势,加上他自己的家财顺顺当当地做了个江通知府的官。”

她眼眶微红,“枯夏那时还在东陵寻我,却不知我已深陷江通,我要逃,已是不能了。”

“绿筠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