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缀夜出

月童皇宫。

冒着雨一路奔回阳春宫的宦官躬身停在殿门外, 不敢带这一身水气入殿去,只能在檐下将自己听来的消息说给吴贵妃身边的绣屏。

绣屏打发了他,便忙回身去殿里禀报, “娘娘, 陛下今夜……不过来了。”

绣屏的语气小心翼翼,并不敢抬首去看吴氏此时的脸色。

吴氏乌发云鬓,金丝缠牡丹步摇坠珠带宝, 在这满室明亮的灯火间璀璨生辉, 她细长的眉似浸润着远山薄雾间清泠的黛色, 一双美目轻睨着眼前没了热气的满盘珍馐,淅沥雨声临窗而落,她轻抬下颌, “都撤下去。”

已有小半月的时间, 吴氏皆不得见延光帝谢敏朝。

绣屏唤了人进殿来将桌上的膳食撤下去,又扶着吴氏在软榻上坐下来, 她小心地开口, “娘娘, 要不要奴婢命人去膳房给您备一碗燕窝粥?您什么也不用, 身体怎么吃得消呢?”

“本宫如何吃得下?”吴氏摇了摇头, 倚靠在榻上,由着绣屏替她揉按肩背, “朝中正有人盘算着要陛下立后呢, 如今陛下更是来都不来阳春宫了, 只怕他还真有了立后纳妃的心思。”

“娘娘……”

绣屏抿了抿唇, 斟酌了一下才道, “陛下虽没来宫里瞧您,但每日也是命了人来问您的, 娘娘与陛下是多年的情意,陛下那边的人不是也说了?近来壁上战事正酣,想来陛下要处理的政务太多。”

“是啊。”

吴氏半睁着双眼,那目光在灯火映衬之下多少显出几分迷离,“依着本宫这样的身份,他抬本宫做贵妃已是背负了些风言风语,这已是天大的恩赐了……”

虽是说着这样的话,但吴氏的指节却禁不住慢慢蜷缩起来,她眼底添了几分湿润,“可他如今成了陛下,纵是本宫曾与他有千般情分,也难保不会被更为娇艳新嫩的花儿冲淡了去。”

蓦然之间,吴氏竟无端端想起在御花园信渊亭内闲坐钓鱼的那个小姑娘。

“太子妃与妾都身在皇家,这样的事只会多不会少。”

她更想起那日自己对那小姑娘所说的这样一句话。

谭家的女儿入东宫为侧妃一事被太子轻飘飘地按下,谢敏朝再没提起过,吴氏憋不住询问,却只听谢敏朝道:“繁青年纪尚轻,那戚寸心也还是个小孩儿心性,他们这样刚成亲的少年夫妻自然待彼此都要更加珍重些,此时提这事,还是不合时宜。”

什么少年夫妻。

吴氏当时初听此言,便觉心头被针扎了一下似的,她不由想起当年谢敏朝也才十几岁时迎娶的第一位王妃,谢宜澄的生母,如今,已被追封为懿纯皇后。

若谢敏朝还是齐王,吴氏一定会追问他,是否一直对那位原配王妃有着少年难忘的情意,反正她在王府多年,早已被他宠成骄矜的性子,无论她说什么样的话,他都不会计较,更不会生气。

可如今,他已经是南黎的帝王了。

她从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他与她之间不知何时早有一道深渊沟壑。

她再不敢像曾经的自己那样放肆了,只能将所有的猜疑与酸楚都藏在心底,在夜里反复磋磨,难以安枕。

“你下去。”

吴氏忽然背过身去,教人无法看清她湿润的泪眼,只语气冷硬地命令绣屏。

“是。”

绣屏只得应声,躬身行礼,随后朝殿内的宫娥摆了摆手,众人一同轻手轻脚地出了殿门。

夜里雨声大作,吴氏在软榻上不知何时睡去,又历经一场混乱不清的幻梦,雨声越发盛大起来,好像颗颗砸在她的耳畔似的,她猛地惊醒,正逢绣屏在外头叩门,“娘娘,九璋殿有消息送来。”

待绣屏进殿,吴氏扶鬓起身,才听得她一两句话,她妙目一横,紧盯着绣屏,“他果真瞧见了?”

“是,刘洪还偷听到他干爹与人说话,御医进九璋殿已不是一回两回了。”这消息实在令人心惊,即便殿中只有绣屏与吴氏二人,绣屏说话时还是压低了些声音,“这消息之前密不透风的,是刘洪今夜眼尖,恰巧瞧见殿中内侍端去洗的痰盂里有不少的血。”

刘洪正是太监总管刘松新认下的干儿子,得了刘松提拔,如今在九璋殿外做事,但在刘洪改姓之前,他是恰得过阳春宫恩惠的,如今又得了吴氏这边的好处,他自然更肯透些消息过来。

“怪不得……”

吴氏恍恍惚惚的,想起谢敏朝半月前从她这儿离开的那个清晨,他的脸色瞧着便有些不好,瞧着人疲乏得很,那时她只以为他是因为处理积压的政务没休息好,如今看来,却另有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