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七零年代青云路 鹿子草 12552 字 2个月前

见到站在门口的媳妇时, 宋恂还不确定地跟身旁的吴科学问了一句,今天是礼拜几?

礼拜五。

宋恂先在心里松了口气,看来不是他忘乎所以, 记错了项小毛同志归家的日子。

他赶紧起身迎过去问:“你们今天回家怎么不提前打声招呼, 我好去汽车站接你们。”

“临时决定回来的,我跟苏越换了班, 明天的节目全是录播, 我就提前一天来市里了。”

项小羽听他用到“回家”这个词, 心里稍稍好受了点。

不过, 没等她的心情多云转晴,她心心念念了半个月的小宝贝们, 便举着小烧烤冲了过来。

瞧见他们油渍麻花的手和嘴, 项小羽心中还在左右摇摆, 没想好到底要不要张开手臂接住儿子们。

然而, 小哥俩冲过来以后,敷衍地与妈妈挥手打声招呼,就越过她奔向了身后的二舅。

扒住二舅提着的水桶问:“舅舅,你给我们带什么好吃的啦?”

项远洋两只手上都提着铁皮水桶,乐呵呵地说:“有鱼有虾还有螃蟹天鹅蛋,你俩想舅舅没有?”

“想了想了!”延安伸着小手进水桶里捞天鹅蛋, 被螃蟹的大钳子夹了一下, 又赶紧缩回了手。

项小羽:“……”

心里更不平衡了。

宋恂接过她手中的东西,催他们洗手吃饭。

两人在这个时间回来,肯定是没吃晚饭的,宋恂没问他们兄妹怎么突然进城了, 先用烤馒头和烤五花肉给他们做了两个肉夹馍垫垫肚子。

倒是项小羽主动提起了提前一天回来的原因。

“市农机商店在招聘售货员, 我二哥想去参加招工考试。他头一回来城里考试, 我陪他去看看。”

项远洋在团结公社的农机供销门市部当了将近三年的售货员,对于农机配型规格之类的早就已经烂熟于心了,但是公社的售货员没什么晋升空间,想等门市部主任退休最起码还得二十年呢。

可能没把主任熬走,他先走了。所以他就想,既然都是当售货员,在城里当售货员总比在公社体面些吧?

闻言,宋恂与吴科学对视一眼,还是由宋恂问:“招工信息是什么时候公布的?招几个人?”

“上个礼拜公布的,我认识农机商店的一个售货员,是他通知我的。”项远洋吃着肉夹馍笑嘻嘻地说,“只招两个人,不过我们供销门市部的卖货方式就是跟市里的农机商店学的,大家用的资料都是同一本,我努努力没准儿能考上。”

“你不是在公社找了一个对象吗?来市里工作以后,你们还能有时间见面?”

宋恂不想给二舅哥泼冷水,但是市里的售货员是人人都盯着的铁饭碗,哪怕是街道供销社的售货员,也不是只通过招工考试就能轻松通过的。

而且他没有城市户口就是最大的短板。

这几年返城的知青越来越多,各个工厂又开始清退临时工,城里的就业压力很大。

农机商店放着城市青年不招,反而去招一个农村售货员的可能性极低。

项远洋让小外甥咬了一口自己的肉夹馍,叹道:“就是人家家里不满意我这个条件,我才想换个工作的。”

吴科学笑问:“你不会是找了哪个大领导家的千金吧?被老丈人刁难啦?”

在他看来,项远洋的条件别说在农村,就是放到县城里也算很好的。

父亲是生产队大队长,哥哥姐姐都是国企工人,姐夫是海军连长,妹妹是播音员,妹夫在地区当副局长,他们家还有个在军区当领导的亲家。

项远洋本人虽然只是公社的售货员,但农机门市部的规模很大,这个售货员的含金量已经很高了。

如果对方连这种条件都不满意,那只能是这小子运气爆表,误打误撞找到一个干部子女。

项远洋灌了一口啤酒说:“不是什么领导千金。她爸妈都没了,只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哥哥在县委工作,听说我是在公社站柜台的,人家有点不太满意。”

“她哥哥到底是不满意你在公社工作,还是不满意你站柜台呀?”项小羽无语道,“万一人家就是不满意你站柜台呢?那你在公社和在市里站,有啥区别?”

之前二哥只说要来城里参加招工考试,早知道其中还有这一茬,她就提前帮忙参谋参谋了。

“可能都不满意吧。”项远洋无所谓道,“管他满不满意呢,这次招工,我是一定要去试试的。”

农机商店售货员的工资比他高出三分之一,为了涨工资,他也得去试试呀。

妹夫的朋友还在,项远洋没再提自己的那点事,招手叫来外甥们,将喝空的酒桶递过去。

“呐,给舅舅打点酒去。”

延安向上伸手:“钱呢?”

宋恂先掏了两块钱放在他手上说:“打一桶酒,剩下的钱,给妈妈买瓶汽水。”

“我能再买一瓶不?”延安问。

夫妻俩同时答:“不行。”

延安小大人儿似的叹口气,拿着钱和酒桶招呼哥哥。

吉安已经骑上他们那辆红花牌儿童三轮车,学着刚刚警察叔叔骑车的样子,嘴里发出突突突的响声出门了。

项小羽:“……”

半个月不见,两个儿子的变化有点大呢!

*

刚回家就胡吃海塞了一顿,第二天去农机商店参加招工考试的时候,

项远洋还在跟妹妹感慨,他妹夫在城里的小日子过得挺滋润。

虽然在心里狠狠认同了,但项小羽在外面还是要维护小宋哥的。

“一个大男人既要上班又要带两个孩子,哪是那么容易的!等你自己有了孩子就知道带两个小子有多辛苦了!”

项远洋没看出带孩子有多辛苦,倒是觉得两个小外甥挺辛苦的。

一晚上被他们爹指使的团团转,怪不得大家都要生儿子呢,这就是给家里生了两个小力工,三岁就开始干活了。

兄妹俩结伴来到招工考试的报名处,填写报名表。

项远洋填了表以后,就催促妹妹赶紧回去,“你不是还要复习嘛,回家看书去吧,我自己进去考试就行了。”

又不是学生娃,考个试还得家人陪着……

项小羽没搭理他,昨晚小宋哥已经偷偷跟她说了城里售货员招工的弯弯绕,她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

万一她二哥被录取了呢!

然而,世上果然没有那么多万一和如果。

项远洋还没进去参加考试,就被人筛了下来。

果然如宋恂所说那般,农村户口是个大问题。

“同志,你们的招工启示上没说对户口还有限制呀?”项远洋一听就急了。

他为了来参加这个考试,还特意跟单位请了一天假呢。

要是早点说明农村户口不能参加,他何苦白白折腾一遭!

“这都是招工时约定俗成的!”负责招工的商店副主任眼皮都不抬,翻着其他人的报名表说。

项远洋还想给自己争取一下:“同志,我之前就是在农机门市部当售货员的,门市部里五千多种零部件我早就记得滚瓜烂熟了,入职以后可以直接上岗,连培训都省了。”

商店副主任态度好转了一些,还算客气地解释道:“我们当然也想招你这样能随时上岗工作的,但是现在全地区都有规定,参加市里的招工必须有城市户口,还要有街道办、区劳动局、市劳动局的盖章,这四项缺一不可。你没有城市户口肯定不行啊。”

兄妹俩面面相觑。

得嘞,白跑一趟。

项小羽觉得她二哥难得主动要求上进一回,就这样让他回去,也不好跟对象交代。

于是,带着他找去了外贸局。

“我还没去宋局长的单位参观过呢,正好快到饭点了,让他请咱们吃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