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安六年冬, 在外漂泊三年的梁元敬回到扬州。
这一年他年及弱冠,同窗好友在他这个年纪,已是好几个孩子的爹, 他依然孤身一人, 亦无功名在身, 然而因良好的家世,出色的相貌, 登门说亲的媒人依然踏破门槛。
他是家中独子, 肩负传递香火的重任,梁父欲为他娶妇, 他却一口拒绝, 气得老父又将他扫地出门。
友人迫于父亲施加的压力,不敢接纳他,他无处可去, 只能被昔日画过像的歌妓收容在小秦淮河畔的妓馆里。
有一名叫“莺莺”的妓.女,有一次在他作画时问起过他, 为何不成亲。
他只是浅笑, 没有说话。
莺莺又小心翼翼地问:“公子日后想娶一个什么样的人?”
梁元敬对着画作出了神, 想娶什么人呢?
脑海中莫名浮现那人的样子,一袭如火红裙,腕间三只银钏, 笑起来若银铃,生气时含嗔薄怒, 眉眼藏着绝代风华,兴许是自己画了她太多次罢, 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起她。
在他神游之际, 阁中其余娘子纷纷打趣莺莺:“别想啦, 梁公子娶谁也不会娶你的,一介歌妓,命比纸薄,还妄想飞上枝头当凤凰了。”
莺莺俏脸绯红,没底气地小声反驳:“谁……谁想嫁了?再说了,歌妓怎么了,鸣翠坊的那位不也嫁给王爷了么?”
众娘子笑道:“哟,不知天高地厚,那位也是你能比的么?”
有人见梁元敬久不回扬州,许多新鲜事都不知道,便给他解释了一遍。
隔壁鸣翠坊出了名琵琶女,竟认了知州李祈作养父,嫁给了来扬州公干的宣王。
成亲礼就在九月初八举办的,场面那叫一个轰动,半个扬州城的人都挤去看了,这名琵琶女也成了她们之中的传奇和楷模。
一位通晓音律的娘子满脸神往地说,昔年这位前辈一曲琵琶名动扬州,就连“色艺双绝”的名妓崔娘子也比下去了,只可惜她来得晚,未曾有幸得闻。
梁元敬便问,那名琵琶女叫什么名字。
众娘子们你拉我扯,讳莫如深,原来李知州下过严令,不许坊间谈论琵琶女的旧事,毕竟人家已飞上枝头做王妃去了,成了金枝玉叶的贵人,歌女身份实在不是什么说得出口的事。
梁元敬便不再开口追问了,毕竟他此生,早已听过世间最动听的琵琶曲。
他起身走到廊下,搭着栏杆,举目远眺小秦淮河,两岸酒家林立,河面波光粼粼,群峰连绵起伏,天际有大雁成群结队而过。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积雪消融,大雁北归,江南杏花开。
又是一年春至了。
-
明光三年腊月,太宗辞世,宣王登基为帝,次年改元熙和,一切百废待兴。
这一年,梁元敬依然在南方游历,顺便继续找阿宝。
二月仲春,他途径永州九嶷山,路遇大雨,栖身破庙躲避时,遇到同样来避雨的觉明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