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进城

这土地里[1950] 喜河山 13781 字 2个月前

小镇是藏不住事情的,很快大家都知道胡寡妇去粮仓给读书人们做饭了。

胡寡妇一出门,镇上布庄的老板娘就看到了她,笑着调侃:“胡寡妇越来越厉害了,现在也是吃公粮的人了,要不要来买两件新衣服?”

胡寡妇有些不好意思,摆了摆手,说道:“我就是个做饭的,哪里需要这些。”

午后,她挑着两桶红薯到河边洗,晚上大家要吃红薯饭。

另外几个妇女正在洗衣服,看到她来,热情地打了招呼。

“这是给他们读书人吃的吗?”

胡寡妇点了头。

对方看了看周围没有其他人这才说道:“你在粮仓做饭没事,但千万不要跟运输队去城里,现在城里乱得很,听说有土匪抢了三区的粮食,杀了好多人。”

另一个妇女抬起头,道:“可不是,还有一个什么铁厂,反动派逃跑前在里面安了炸弹,也是死了好多人。”

胡寡妇点了点头,她知道这个事情,其中一个年轻人还是她女儿的同学,他们本来可以逃走,但是他们回去了,为了抢救那些机器。

她的女儿看到报纸的时候哭了好久。

她当时看着女儿,莫名地心慌,怕女儿去做那样的事情,心里又庆幸女儿回到了这个安全的小镇,不在城里了。

她们以前就是从外面逃难到这里,后来女儿去城里读书,又遇到了大轰炸,好在平平安安回来了,她心目中,只有雨兰镇这个被山层层包围的小地方是安全的。

“你们家平安不会再回城里吧?”对方又问道。

胡寡妇沉默了一会儿,把冲洗干净了的红薯放进了桶里,这才说道:“不会。”

“那她以后怎么办?”

胡寡妇说起这个事情,眼里都藏不住笑,她压制不住心里那种对女儿的骄傲:“昨天米铺的机器坏了,安安去修好了,她喜欢这些,以后就专门给大家修机器。”

二婶笑道:“我也听说了,米铺老板夸了又夸,说你们家平安长大了,出息了,那机器她一看就知道哪儿出了问题,不愧是读过书的人。”

“说起来,你们不知道以后要找个什么样的人,她不懂事不着急,你这个当妈的怎么也都不着急。”二婶说道。

二婶是胡寡妇逃难路上遇到的,两个人关系还不错,她话也很直接。

“她还小。”胡寡妇不在意地说道,在她内心深处,她甚至愿意养她的小女儿一辈子。

最好女儿一辈子都做她喜欢的事情,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她就满足了。

她对女儿的最大的盼望就像她取的名字,平安。

“胡婶,”河的另一边,有人叫:“平安姐在家吗?”

“她去米铺了,你找她有事吗?”

“有她的电报。”对方过了河,走到了这边。

胡寡妇站了起来,在身上擦了擦手,接过了电报。

镇长家的儿子道:“是平安姐城里老师发来的,说是振兴机械厂的少东家想要招她进厂。”

胡寡妇脸上的笑一下子消失了。

平安回来的时候,母亲坐在炕上,正在发呆,旁边的毛线乱成了一团。

平安在旁边坐了下来,拿起了毛线,开始整理。

胡寡妇抬起头,看向女儿,问道:“米铺的事情结束了吗?”

“明天还得去,他们家还有旧的柴油机可以修一修。”

胡寡妇看着女儿。

“怎么了?妈,你怎么这么看着我?”

“你……”胡寡妇有些乱,道:“我听他们说现在局势越来越好了,镇上好多人都定了城里的机器,到时候肯定有更多的人需要你帮忙修机器。”

平安说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变得像小孩子一样开心,语气轻快:“咱们家也分了田了,等明年收了谷子,到时候我们也可以买个柴油机碾米机,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我们哪需要那些啊。”胡寡妇话是这样说,嘴上却露出了笑容。

是啊,她们也有田有地了。

她小时候父母是有田地的,后来有一年干旱,一家人都要饿死了,村里的人,包括她的父亲只能把田给了地主,换了一点粮食活下来。

第二年地主又把田租给了父亲。

那一年,父亲和水牛几乎就睡在田里了,怕干旱,又怕涝害,好不容易到了秋收的日子,收回来的粮食还不够田租,地主带了人上来,开口就要她和家里的水牛。

水牛和她被地主的人从牛棚里拖了出去,她跪在地上看着刚翻土的菜地,里面还有蚯蚓,她看着蚯蚓发呆,总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被拽出土地的蚯蚓。

地主的人检查完牛的牙口,那人又来检查她的牙口。她还记得那些人皱着眉头对她父亲说,人太瘦了,带回去还要吃东西,又干不了多少活,只能抵半头驴子。

她那个时候心里头就种下了一个认知,人要有地才能算人,要不然就和牛是一样的。

她看着女儿,心想,她们有地了,日子越过越好了,镇上机器也越来越多了,女儿不用去城里。

现在这样过日子就很好。

胡寡妇去粮仓的路上又遇到了镇长的儿子。

“胡婶,平安姐怎么说?”

胡寡妇低下头,快速地说道:“你帮忙回一下,镇上的机器越来越多了,我们家又有地了,她不需要去城里了。”

“那有点可惜啊。”镇长儿子嘀咕了一句:“我听说他们厂到处找人才。”

胡寡妇根本不敢再听下去,急急忙忙地走开了。

她太心虚了,她从来没有这样子瞒着女儿做过事情。

另一边,平安在米铺里。

米铺的旧柴油机是3马力柴油机,很老旧的型号,问题也特别多。

平安一边拆,一边给对方解释哪儿有问题,听得一群人糊里糊涂,又觉得她厉害。

米铺老板忍不住感叹道:“果然还是要去上学才行,平安啊,你这么厉害应该去城里,我们在振兴机械厂订了很多机器,你要是去了,我们说不定还能够买到你做的机器,我看你比之前的老李厉害多了。”

“城里现在不安全,而且城里的米贵得很,好多人都买不到米,还是我们这里好。”另一个伙计说道。

平安停了一下,没有接这个话头,而是继续道:“柴油机很注重保养,它的交变的转速和负荷容易使零件产生磨损,你们平常最好要进行定期的润滑和零件更换。”

她一边说,一边给对方展示:“平时也要像这样定期的检查气门间隙。”

老板娘笑了起来:“我们家这些大老粗哪里懂这个,这不是有你了吗,到时候你就经常过来帮我们检查。”

平安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她转过头正好看到店里的伙计,对方目不转睛的看着,平安笑了,道:“你想不想学这个?”

“我可以吗?但我没有去城里读过书,能懂吗?”

“当然。”平安说道。

老板看到这一幕,更觉得平安这个孩子难能可贵,她去城里读过书,有了技术还愿意教给别人。

大气得很,以后肯定是干大事的人!

“平安,你妈妈现在在粮仓那边工作,你就留下来吃午饭吧。”老板说道。

胡寡妇在大厨房里准备大家的午饭,她开始切胡葱。

李振花正在烧火,炕上是一口大锅,锅里是众人午饭要吃的土豆饭。

光吃米肯定是不行的,这里的员工每天的粮食都是固定发的。

年轻人每天又那么辛苦,发的粮食不够吃,晚上能饿到肚子叫。

胡寡妇想着给大家做成土豆饭,里面放点油,然后拌一点葫葱,既好吃又能吃饱。

她就是这样想方设法地把女儿养大的。

胡寡妇先把土豆切成小块儿,锅里放了一点油,把土豆煎一下。

李振花目不转睛地看着:“唐妈,好香啊,这是咱们一会儿的菜吗。”

“算是吧,一会儿这些土豆都要拌在饭里一起再蒸一下。”

李振花咽了咽口水。

胡寡妇一边煎土豆,一边跟这个年轻的城里姑娘聊天。

“你一个人来这里不害怕吗?你家里人不担心吗?”

李振花说道:“她们不担心我,可能恨不得我在外面受点苦,然后跑回去认错。”

“他们怎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