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两难婚事 (双更合一)

拜将台 虚坛 10049 字 2个月前

戚玉霜双膝沉重地抵在地面上, 头深深地垂下,久久无言。

四周的镇北军将士,包括熊涛、虞冀等人, 仿佛也被这跨越二十年的旧事震撼得回不过神来, 心神震动,僵立在原地, 默默无话。

“啪嗒”。

一滴晶莹的水珠,落在了地面上。

这一声仿佛把熊涛从巨大的震动中唤醒, 他猛地睁大了双眼, 愕然道:

“大将军!”

这居然是……戚玉霜的泪水!

戚玉霜没有抬头。

她缓缓落下手臂,将常乐公主轻柔地平放在地上, 带着牛皮护腕的手背在所有人看不到的角度猛地一拭面颊。

大将有泪, 不可轻弹。

寒光一闪,龙泉剑斜飞而出,从赤红的征袍上骤然抹过!

立在她身后的虞冀被寒光惊得向后微微倒退半步, 却见到戚玉霜身后随风飞起的赤红战袍, 被龙泉剑划过,从中齐齐割断,断口平整,飘飘扬扬地从空中落了下来。

龙泉剑归鞘,戚玉霜左手向后一挥,将割断的战袍攥在手中。

她再度低头,望着常乐公主恬静的面庞,微微弯下身子,将赤红色的战袍随风抖开, 珍而重之地覆盖在了常乐公主的身上。

大孟公主, 帝室之胄, 千金之躯,不可轻易示于人。

她仔仔细细地用战袍裹住了常乐公主的遗体,甚至动作轻柔地将她露出来的干枯发丝都掖了回去。

镇北军的将士们默默垂下头,不去看常乐公主的面容,以示尊敬。

做完这一切,戚玉霜双臂用力,将常乐公主打横抱在怀中,缓缓站了起来。

在她身后,镇北军跪倒一片,在满地鲜血与犬戎尸体的大营之中,无比安静,连北风席卷而过的呼啸声响在耳畔,都显得格外地空旷辽远。

戚玉霜微微仰起头,目光越过巍峨深沉的骁山,望向了南方湛蓝色的天际。

她的声音低沉沙哑,如同充满战意的鼓点,激越而悲切:

“恭迎——常乐公主!回驾!”

……

天奉二十九年冬,威远大将军戚玉霜深入塞上,剿灭犬戎狼师。娄邪单于逃回王城,娄邪部反,犬戎三部分裂为二。

娄邪单于率领娄邪部反出王城,占据齐噶尔山。客铁部、丹轶部拥戴尤班单于,据有犬戎王城,自称为正统。二者分庭抗礼,内战不断。

戚玉霜率军胜利回师,带着大批的犬戎战利品,穿过骁山关,回到了镇北关中。

没想到,一封信正在镇北关中等着她。

戚玉霜一看落款:

镇国公府。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镇国公府中,阖府上下也在等待着戚玉霜的回信。

说到这件事,本来是不需要阖府关注的。

二房的戚定省与其妻柳氏,是戚玉云的叔婶,论理也是长辈,应该是戚玉云向他们尊敬行礼才是。但戚玉云性子极冷,自从被镇北军大将、忠义侯杨陵护送回府后,独居在镇国公府东角的引泉山房中,闭门观看医书,谢绝外客。

引泉山房门外,有戚玉霜的五百亲卫日夜守护,想让谁进,全凭戚玉云的意愿。

在偌大的镇国公府中,只要是戚玉云不想看到的人,恐怕连个影子也无法出现在她的面前。

除了回府后,时隔多年,礼貌性地见了一面。其后,柳姨娘与戚定省夫妇几次三番想要上门示好,都被身披铁甲、不近人情的亲卫直接挡了下来。

但当这件事发生时,纵然戚玉霜派给妹妹的亲卫再有本领,却也不得不让戚定省与柳氏这对叔婶出面参与了。

无他,有人上门,来认戚玉云的亲事了。

说到这个,本是一桩陈年旧案。

当年戚夫人与忠勇伯夫人,曾经是闺中密友,又一同怀孕。于是在玩笑之下,两位夫人口头上定下了婚约,交换了一对玉佩,若是生下后是一男一女,就结为夫妻,成秦晋之好。

虽说镇国公府戍守北疆,世代忠烈,在大孟声望绝高,但忠勇伯府也是武将世家,还算称得上门当户对。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得知这一事后,戚老将军也没有反对,相当于默认下了戚夫人的决定。

生为戚家的女儿,可选择的不多,若想要自由,更是难上加难。元慧皇后有心与戚家结亲,虽未当众表露,私下却曾与戚夫人玩笑间言及。但彼时的戚家,却一直没有正面应许,反而迟迟未曾表态,只将元慧皇后有心的三言两语,就当做玩笑一般掩了过去。

忠勇伯吴老将军性格刚直耿介,虽然早已因为年迈离开朝堂,家中后辈也暂时无人能够接替,但至少在家风上是极为清正的。戚老将军深知其为人,对此还算放心。

若是生下来是个女儿,只要能不嫁入天家,那么嫁进忠勇伯府,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

当然,双方并没有定下明确的婚约,也是为了避免将来的变数。

后来戚家遭难,天奉帝与高贵妃之怒无人敢于撄其锋芒,忠勇伯府也不敢为戚家求情。只能眼睁睁看着戚老将军撒手人寰,戚玉霜带着戚玉云离京远走。

谁能预料到,七年之后,戚玉霜竟然重新出山,权掌三军,不仅在镇北关救了圣驾,还把北疆犬戎大军拒于国门之外。圣上特旨恩准其继承其父,袭爵一品镇国公,赐下了世不降等的殊荣。

这世上的荣华富贵,犹如草头之露,来去倏忽,无人能够预料。

在戚玉云回京的第七日,忠勇伯府来访。

所有知情之人心中都如同明镜一般:

忠勇伯府,这是想要重提当年与戚家的亲事。

攀高结贵,本就是人之常情,并没有什么值得苛责的。

但戚玉云身份再贵重,却也是一位尚未出阁的姑娘家,戚玉霜虽然自己离经叛道,但却把戚玉云保护得很好,一向希望给这个妹妹自己选择的机会——

选择相夫教子也好,与自己一样离经叛道也好,戚玉霜希望这两条路都能为她保留,不至于像自己一样,没有别的路可走。

不然她戚玉霜戎马半生,撑起镇国公府的这片天,为的是什么?

于是,在忠勇伯府的造访下,戚玉云没有亲自出面,而是由二婶柳氏招待了携子而来的吴夫人。

这位忠勇伯府的小公子,姓吴名任,乃是家中幼子。吴夫人对自己这个儿子无比骄傲,柳氏也铆足了劲想要表现一番,以讨好戚玉霜姐妹,于是在这一场见面中八面玲珑,说得密不透风,既没有表示出同意,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留有了三分余地。

当晚,柳氏与戚定省合计了一下,论理来说,镇国公府眼下没个真正当家做主的长辈,以他们作为叔婶的身份,谁也不敢在戚玉云的婚事上拿这个主意。

这件事,还是得问当今镇国公府真正的掌事人——戚玉霜。

于是,柳氏赶紧修书一封前往北疆,询问戚玉霜该如何处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