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木兰从军 若然晴空 3431 字 1个月前

赶在六月前, 五月末的最后两日,木兰还是大办了一场亲迎礼,这一回仍旧大宴宾客, 但不额外收礼, 除了主昏人由天子变为卫青卫大将军之外,两场亲迎礼的规模并没有变化。

从五月初的昏礼到五月末,这近一个月的时间, 木兰只在家里待了七八天, 其他时候几乎都和霍去病在一起,霍小郎嘴上说得厉害, 什么这辈子对女人没有过感觉,这些天木兰反正是没看出来, 有时候看他一眼,他就来感觉了。

五月末的昏礼办完,霍去病也住到了木兰家里, 和霍府不同,武安侯府人多眼杂,住了一段时间后,霍去病从一个不爱和人打招呼的青年将军变成跟谁都能说两句话的讨喜年轻人。他甚至可以有模有样地和老里正讨论种地的经验,但和花父花母说话不多, 他对父母这样的人到底是和木兰差不多的, 有一些抵触。

六月,天子开展大朝议, 决意收归盐铁经营权, 在此之前, 刘彻已经和不少儒家官员斗智斗勇了几个月,这些官员大多以圣人学说为基, 要说服天子使“男女各归其位”。他们认为花木兰虽然替父从军行了孝举,但嘉奖过后就不应身居高位了,既然已经嫁了人就该老老实实做霍家妇,如今三纲五常刚刚兴起,就出了一个打破伦常的女将军,这对儒学治世产生了很恶劣的影响。

所谓三纲五常,刘彻是受利者,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则为仁义礼智信,这是一套完整的儒学治世理念,刘彻现在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汉家天子总是有些流氓习气在身上的,对朕有利的拿来就用,对朕不利的扔在地上踏一万只脚。往小了说,木兰才二十四岁,是一个武将的黄金岁月,往后他南征北战肯定要用,不可能打发回家生孩子,往大了说,难道朕以后的治下就全治你们这些男人,女人算男人的奴隶吗?

刘彻喜好美色,只看这些年他在位,长安的风气就是生了漂亮女儿想往上献就知道了,他不想治下只有男人,察觉到儒家的思想很不符合他的利益,也不符合后世皇帝的利益,他就准备搞几个人再改改这套理念了。

在改换理念之前,刘彻先给了全体官员一个拳头,盐铁经营本就是天底下最大的暴利,有本事的郡守拿捏着这两项就能把地方上的豪强逼死,没本事的被豪强拿捏住,天子令都下不去县乡。盐是民生,铁是武力,他要把这两样收归国有,原先这两条利益线路上的大鱼小鱼,就全部要扫清。

参加朝议的官员上朝如上坟,说实话,除了职权范围根本捞不着边的,盐铁经营这两项,插手的官员数目远远高出刘彻的预计。一开始的朝议上,众人还有些法不责众的妄想,但刘彻察觉到这一点之后,他不仅不怕,反而更兴奋了。

天子这个称呼可是刘彻自己给自己搞出来的,他都是天命之子了,难道还怕这些臣子?臣是什么?上古之初,臣的本意是奴隶,大臣只是管束其他奴隶的大奴,世间岂有君主畏惧奴隶的道理?

刘彻如他自己所言的,把朝堂掀了个底朝天,牵连官员甚广也就罢了,有的后妃也和娘家人一起掺和了一手的,连后妃一起坐死。漫天的风波下,霍去病带木兰去了山里别院避暑,山里清凉,最重要的是没什么亲眷在,除了一些不来后院的仆役,几乎就是两个人单独相处。

这一去避暑,就快入秋了也舍不得回来,还是刘彻那边料理完了国事,带着乖巧的大臣们去甘泉宫避暑,才把这如胶似漆的小夫妇叫到身边来,木兰还矜持些,霍去病就直接对刘彻抱怨了,“陛下身边陪着这么多人,偏还记得我和木兰。”

这话天底下能说的人不多,刘彻一点都不生气,笑眯眯地开口道:“那晚昏礼,朕在窗下……”

霍去病瞪大黑眸,天子竟然拿自己偷听来的事威胁他!

好在刘彻并没有往下说,虽然不少听见的大臣有些好奇,但谁也没有冠军侯的胆量和天子撒娇,只能脑补了一些窗下之事。

甘泉宫是天子避暑之地,住得自然十分舒适,木兰也没有特意梳什么妇人发髻,只是坚决不戴冠,大多时候自己束发一拢就完事。她和霍去病一起随同天子狩猎,有时候刘彻左右一瞥,还能想起当年两名少年随他进山的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