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妹妹~多年未见,你还是这么美!”
“宝哥哥!你、你憔悴了!”
一男一女执手相泪眼,男的面如敷粉,扭臀嘟嘴,深情的神态与呆滞的神态别无二样。女的瞪大眼睛、瞪大眼睛以表示悲痛,摆了个美美的姿势,从眼角唯美地滴下了眼药水。
一旁站个染黄毛的男演员,脸如刀削——真削,据说在医院削过三次,歪着嘴巴,梗着脖子,鼻孔喷气,一把拽住女主角的另一只手:“呵,女人,你已经是我的未婚妻了,跟我走,否则我就灭贾家的满门!”
“不,卢斯恩,你不能这么做!”女主角瞪大眼睛,表示愤怒:“如果你这么做,我就从这里跳下去!让尤金、克雷、你,都不能得到我!”
“好,卡!”导演叫停,满意地说:“大家都很有精神,演的非常努力!都休息一下啊。”
叫停了片场,导演颠颠地跑到一旁,对公司领导带来的那队人点头哈腰:“欢迎中国的演艺圈同行来参观片场!”
听说丽国得到授权,正在翻拍中国的《林黛玉传》。
两位来国际交流的中国导演,趁着交流的最后一天,在回国之前,兴冲冲到片场参观,想看看异国同行的手法?。
一看之下,目瞪口呆。
李姓导演手指发颤,舌头打卷,指着摄影机里的男女二人深情对视这一幕:“这,是、是林黛玉传的、的哪段情节?”
演员们听说是有中国导演来参观,也都非常积极地凑了过来。
那位饰演贾宝玉的男演员掐着嗓子,柔媚而殷勤地为他们解说:“这是林黛玉和她的表兄宝玉,在二十多岁时,重逢中原呢!”
“他们表兄、表妹二人,少年情深,互许终身,却不料被残酷的世事和双方的家庭所累,林黛玉一直到二十多岁才重返中原,身边却已经有了个元帅未婚夫……”
李姓导演说不出话,半天,才挤出一句:“可是,这时候,智空禅师,他已经、已经实际上剃度了……在林黛玉传里,他的后半生,只跟林黛玉再见过一面。那一幕也是我国电影的一个名场面,海港送别……此后,他们一直到各自去世,都未再见面……”
李导演还非常欣赏智空禅师晚年的诗画呢!
祖母去世后,与妻子离心离德,又亲眼见证中原翻天覆地,贾家衰亡,大族离散成无数小家庭,压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却反而打开。
俗名贾宝玉的智空禅师顿悟红尘中,遂剃度为僧,后成一代高僧,暮年精通诗画,诗作臻于大成,沧桑悲凉而意味悠长,为当代的中学生语文近现代必修古诗词添题若干道。
李导演还记得,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林黛玉传》当中,那个曾经感动了许多人的名场面。
林、贾二人,确曾青梅竹马,有少年知己之情。这在林黛玉的隐约有折射年少经历的早期作品《金龟梦》,以及智空禅师晚年的一些自述、贾家后人的家族传记当中,都有体现。
但他们早早就分道扬镳。在那个变幻莫测,东西方都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中,林黛玉走上波澜壮阔的一代文豪之路,贾宝玉困锁贾家,历经贾家起复,衰落,最终出家为僧。
在中原的第二次革命成功后,天翻地覆,尘埃落定,中国进入了近代史。
故国却再次成了林黛玉的伤心之地。
后来,在她的一篇游记中,也不无感慨地说过“伤心最是中原事。”
林黛玉再次选择西游,到生命的最后几年,才回归故国。
她要离开之前,救苦军高官,乃至太后薛宝钗都有意相送。
林黛玉却全部拒绝,选择独自离开。
电影中,那时的近代中国制造的远航汽船刚刚启航,她一人站在甲板上眺望。背景是旧城市旁,大片工厂的烟囱冒出的滚滚黑烟,夹杂着马车在驰道上的哒哒声、新造铁路试行的轰鸣声。
一个衣着朴素的僧人站在港口,背后是新与旧背景的分界点。
儿时的笑语闪回片段。
最开始,他与她,二人初见。
人间变换。又只剩下他们二人。
二人对视。
他知道,她半生动荡。
她知道,他平生失意。
他朝着她,做了一个俗家的揖。
她看见了他,双手合十,向他行了佛家的礼。
海天渺渺,隔着已经南辕北辙的人生,却仿佛心意仍通。
只是,各自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