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牧师?”众人面面相觑,欧内斯特不解:“乔治虽然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也赞同我们的理念,但他一向清贫,没钱也没权,哪有什么现成的可靠兵源?”
林黛玉道:“乔治固然没钱没权,但他手里有人。我之前去拜访乔治牧师,看到他在当地的贫苦农民、小商贩中,颇有名声威望。”
艾伦一世频频加税,民间怨言如沸,尤以被收走了口粮的农民、生活困苦的商贩走卒为甚。
只要艾伦不停下加税,在推翻国王这一点上,这些农民、商贩与革命党人目标一致。
更妙的是,乔治是牧师,因教廷的教区制度,他手里握有附近教区信徒的名单,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人员组成、大致性情。而这些信徒们都会定时来教堂做弥撒,更方便宣讲、
聚集、组织。
这些信徒都信任乔治,又都是乡里乡亲,彼此知根知底,又有共同的目标。只要谨慎挑选品行过得去的人,岂不是远比只认钱、随时可能反叛的雇佣兵更可靠?
神教过去为何召得起僧兵?因为底层社会完全被教会掌控。
在卢士特乃至于泰西诸国,农村之中,村社、庄园与教区制度相叠加。
但庄园分散,村社更零落,像一个个小堡垒,小据点,却常常不互通。村居贵族们往往除了收税和享受之外,根本不会在乎庄园内底层人口的死活。
上上级的贵族使唤不动下下级的贵族,也是常有的事。
教区则不然。
神教不但是泰西最大的土地占据者,而且参考了当年旧日帝国的官阶,教阶森严,最上面是教皇,然后是红衣主教、首主教……神职层层下设,一直到助祭。权力则层层上归,集权于教皇。
然后根据教阶,设有各级教区,各级神职人员各司其职,能一直深入到庄园、村社级别。
譬如教区从主教区中划出,数个小村社可能只有一个教堂,或者一个庄园一位牧师和几个他的助手。
这位神职人员要负责管理教区内神教所有的土地财产,要收税,还要管理教众,组织教徒、散播信仰,选拔推荐底层神职人员、裁判案件、巡视教区等等。
可以说,神教划分教区,以严密的各层组织,将一张大网笼住了整个泰西社会。
在艾伦一世还苦恼于如何收拾大贵族们,如何夺权的时候,神教早就有了一整套神(官)职,集权于教皇,神职人员更像中原的各级官员。
按林黛玉的眼光来看,比起散漫的世俗贵族,沿袭了旧帝国官职,教阶森严,制度相对有条,理念统一,识文断字之士云集,在泰西说一不二的神教,才是泰西社会过去数百年真正的“朝廷”所在。
而那些世俗贵族,乃至于所谓国王,不过是割据一方的藩王、阀贵、土豪、乡绅罢了?。
如今局面,是泰西诸国,“朝廷”衰落,烽烟四起,四方都来逐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