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兰本来很担心自己这种“闲话历史”的风格会太调侃,而不被读者接受,谁知道反响还不错,最欣慰的就是有人给她写推荐评论。
“我某天读到《文学报》的文艺版,看到了一个大大的标题,名叫《大国崛起》,如此波澜壮阔的名字着实吸引眼球,一读才知道,原来说的是葡萄牙的发展历史。十五世纪开始,欧洲最早开拓海洋的国家葡萄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又在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抵达了美洲。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葡萄牙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然而,依靠掠夺迅速崛起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
这是一篇科普类的介绍文章,作者的笔触浅显易懂,其中的一些小故事也颇有趣味性。但不知为何,读完以后一股怅然之感却萦绕心头。虽然是科普,却也像散文,作品中的一丝灵动与活泼,不能掩盖表达内容的浓重,作者把他的历史知识写活了,因而才引起了读者的感慨和反思。
我不由得好奇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想去寻找一下其他的作品来看,然后却猛然发现,作者我熟悉得很,不是雪后山岚却是谁。一时间欣喜不已,果然还是我喜欢的作者最能写出我喜欢的作品……”
一位畅销作家开新书的时候,大约是很值得庆祝的事情。
百年以后的网上,读者们表达喜悦的形式就像开心地在地上打了个滚一样,幸福到嘤嘤嘤的场面十分形象。
“散花”、“祝贺开新文”、“作者一天十更”、“送作者一个红包,开文大吉”。
民国的读者也一样是读者,虽然稍显含蓄一些,但期待的情绪也非常明显。
于是雪兰的信心也就稍微足了一点,这部《大国崛起》一共分为九章,每一章字数不等,但最少一章也有三万字。目前只写了第一章葡萄牙,而且里面表达观点和倾向的内容很少,所以讨论的人也不多,但是渐渐往后,恐怕讨论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了。
雪兰选择《大国崛起》这个标题是很惹眼球的,毕竟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当权者还是庸庸碌碌的普通百姓,无论是持哪种政见,无论是含哪种信仰,凡是中国人,当在看到“大国崛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恐怕都会坐下来倾听一下对方的意见。
当然了,在听完之后是破口大骂还是争执不下,就有得说道了。
在后世的时候,中国人越来越富有,也越来越自信了,过去总是有“西方的月亮比较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等等盲目崇拜西方的想法,认为一切西方的东西都是先进的,中国的都是落后的。但是随着中国渐渐地强大起来,我们身上的自信又慢慢找回来了,然后发现印象中天堂一样美好的西方,很多地方似乎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嘛。
中国人这种盲目崇拜西方的想法其实就是起源于百年中国的衰落,一百年以后的人会用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来谴责这个时代的人。
旧中国的文化人太失败了,就是他们弄出来了“现代化就是西方”、“西方中心论”、“美分洋毛的前身”等等,身为中国人怎么可以全面否定中国,盲目崇拜西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