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我也要改变世界?(下)

大炮到底怎么样,不是光看看就可以了的,实弹射击才能最直观的展现出火炮的威力。

不过实弹射击也不是随便打的。

首先,还要带着这个采购团的法国佬们去看看预设目标。

预设的目标阵地在距离炮位大约五公里处。

这里建有相当的经典的防御工事。

一行人乘上马车又参观了这处工事,然后就转移到距离目标区域一公里左右的一处观景台上观看火炮射击表演。

多年以后,在后来夏尔将军的回忆录中,他是这样描述这次演示的:

“美国人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五种火炮,除了让我们熟悉并且痛恨的75毫米速射炮之外,还有一款70毫米的步兵炮,一款105毫米速射炮,一款155毫米重炮,以及一款203毫米的要塞炮。

他们的70毫米炮后来很出名,无论是在古巴独立战争中的古巴自由军,还是亚洲那边的菲律宾叛军手里,或者是在后来的布尔人手里,这种轻便的火炮都是非常让人头疼的武器。

甚至于它还和麦克唐纳泵动式霰弹枪,多用途手雷一起并成为‘游击队三宝’。

不过我们是正规军,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就太小了,威力不足,射程也不足。

所以我们此前一直把考察的重点放在了75毫米炮上。

美国人除了向我们展示火炮之外,还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用做靶子的防御工事。

老实说,就算这次考察没能达成任何目标,光看到这样的一个防御工事,就已经很合算了……美国人的这个防御工事比我们当年建构的要合理的多,也坚固得多。

如果当年我们的战壕有这样的水平,也许战争的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这些战壕都被挖成了锯齿形,可以保证如果有一发炮弹落入战壕,也不至于有太多人受伤。

同时,每隔一段距离,就建有一个防炮洞。

防炮洞的顶部有的用原木和厚厚的土层加固,有的则用钢筋混凝土加固。

首先进行火力演示的是75毫米炮,美国人为了能做成向我们出售武器的生意,在演示的时候很卖力,一口气发射了数十发炮弹。

在炮击结束后,他们邀请我们一起到靶场就近观察。

老实说,75炮炮击后的情景我不是第一次看到了。

像我想像的那样,有一些炮弹落入了战壕,不过因为战壕的转折多,所以一枚炮弹炸坏的用来模拟士兵的木桩就相当少了。

而且防炮洞完全承受住了75毫米炮弹的考验。

有好几枚炮弹都落在了防炮洞的顶部,但是这些防炮洞,包括用原木和土层加固的防炮洞都承受住了75毫米炮的打击。

如果当年我们在和普鲁士人的战争中也大量构筑了这样的防炮洞,那么我们的损失就会小很多……

后来美国人又给我们展示了更大的火炮的威力。

在105口径火炮的打击下,一般的原木-泥土加固的防炮洞已经顶不住了,但是钢筋混凝土的防炮洞还是能给士兵带来安全的藏身之处。

到了使用155口径火炮的时候,即使是一般的钢筋混凝土也不能保证在被直接命中的情况下的安全了。

只有特别加固的防炮洞才能顶住这样的打击,而203毫米炮的射击简直就是恐怖的灾难……

依据这次测试,我向国内提交了报告,强烈建议国内将麦克唐纳105毫米炮作为我国将来的师级火炮的原型。

因为这种火炮在综合考虑了威力、射程、射速、以及移动方便性等因素后,是表现最好的一组。

我的这个建议在国内遭到了一定的阻力,有些家伙,尤其是国会里的一些家伙,总是想要尽可能的让我们装备最便宜的,而不是最好的东西。

不过最后,我们还找到了足够多的支持者,使得相关的预算得到了通过,在后来的战争中,在凡尔登的最关键的时刻,正是这些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师级火炮,帮助我们顶住了德国人的猛攻……如果说在这次考察中还有什么遗憾的话,因为没有预见到汽车的出现,所以没有采购射程达20公里以上,威力也更大的155毫米炮大概是最大的遗憾了。

后来当美军参战后,他们装备的155炮的表现比我们的105要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