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阴沉,乌云密布。
倾盆大雨随之而来,伴随着激烈的狂风,雨越下越大几乎连成一片,空气中犹如多了许多白茫茫的雾。
一群小太监急忙将外头摆着的花往屋内搬。
就连张宝全都难得慌乱,赶紧着人将启元殿的殿门关上。
噼里啪啦雨打万物的声音终于被厚重的木门挡在外头。
殿内这才恢复安静。
YST
梁帝正坐在桌边看手上的奏折。
“大梁各地连日大雨,如今这雨终于到了京城,也不知会下到何等程度,听闻南边海陵郡前些天淹得厉害,现下如何了?”
不远处的下方站着几位大臣。
闻言有人忙上前一步躬身道:“回陛下的话,海陵郡本就多水,乃我大梁水乡之一。”
“该郡河道交错,田陇众多,之前连日下雨淹了不少地方,但雨停之后水位下降的速度还算快,百姓受灾情况比想象中要好些。”
“可人员伤亡虽不多,却还是有不少庄稼受灾。”
“陛下也知道,庄稼乃百姓安生立命之本,没了收成,吃喝都成问题,日子自然难过。”
“何况大雨过多造成内涝,一些百姓住所地处低洼,存放粮食的地方都被淹了。”
“粮食被水泡过,他们却不舍得丢,仍旧想着晒干后继续用,便又容易得疫病。”
“臣等已命当地府衙及时安置灾民,妥善处理百姓生计。”
“除此之外,则是大量调配药物和大夫前往,防止出现后续问题。”
那人说罢,又躬身道:“原本臣的意思,是想请陛下准许开仓放粮,至少让他们先挺过这段时日,不过苏家两位公子刚巧尚在海陵。”
“他们已将自己府上屯的粮食捐了出来,如今正和海陵郡郡守商议,看能不能以郡守之名,号召郡中富户与他们共进退。”
“若此法可行,那便更好,也省得造成人心慌乱。”
梁帝点头,“嗯”了一声。YST
将手中得奏折放到一边,他突然想到什么,抬头问:“苏家两位公子?朕怎么记得苏家只有一位公子是在外做生意的,是苏家老三吧?”
那大臣点头道:“是苏家三公子苏令尘。”
“不过如今苏家小公子苏令河也跟着他三哥在外奔波,不大在京城待着了。”
“哦?”梁帝难得惊奇,“令河也在?他家竟也舍得。”
“这小子可是朕亲眼瞧着长大的,印象中他性子跳脱心思单纯,从前总跟在泽生后头咋咋唬唬的,朕还当他仍旧在京城中鬼混呢,原来却去了海陵。”
突如其来又提到了死去的萧衍,众大臣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了沉默。
梁帝却恍若未觉,反倒笑了笑:“如此倒也好。”
说罢,又肯定点头:“甚好。”
底下几个大臣也不知圣上这所谓的“好”究竟好在何处,又因何而好,但梁帝既然没有继续往下说的意思,他们也自然不会多嘴。
很快众人就又换了话题,说起了旁的事。
“除了海陵郡,其余各郡也都多多少少有受灾的情况,尤其是南湖郡,其郡四面环水,城内更有一处极大的湖泊。”
“连日降雨之后遭受洪水侵袭,好在楚王殿下处置及时,并未造成太大影响。”
“今日南湖郡还送来了万民书,感谢楚王殿下和陛下恩德。”
“哦?”梁帝顿了一下,似是有些好奇,“那万民书呢?”
一旁的张宝全忙上前,将放在一边的一个卷轴递上。
早有眼明耳聪的小太监上前将卷轴细细打开,果然上头签了各种各样笔迹的姓名,还有不同人深浅不一的手印。
最上头则是一篇颂文,梁帝粗略看了一眼。
词藻华丽,花团锦簇。
大约是请了当地的文人士子润色过吧。
微笑片刻,梁帝往后靠了靠:“到底是百姓的心意,这次辞儿事情办得不错,张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