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

四皇子的事情在宫里宫外传得沸沸扬扬, 入夏之后才渐渐的消停下来。

这时候又出来一件事情。

英王府冬天的时候花重金向朝廷买了一千匹马,据说是他们那边和异族产生纷争,想自己解决这些,买马是为了提供军队。

太子狮子大张口, 要的这笔银子虽不至于让英王府上元气大伤, 却也让他们肉疼了很久。

而后,英王府不知怎么就勾搭上了北彪国。北彪国大半都是草原, 休养生息这些年,国内马匹无数。

北国的马比魏朝养的马更加高大,一个个油光水滑,且价格不到太子卖给他们的五分之一。

英王府知道朝廷不准许他们私通异国,况且南北千里迢迢,上千马匹自北南下, 不可能不引起朝廷的动静。

这时候有当地的一队客商盯上了这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他们告诉英王府,他们知晓一条走私的通道, 一行人先走官道往北去, 等到了北方和北彪国的权贵交易后, 他们再从北彪国往西走,等到了魏朝西北,从荒芜之地往南而来, 经过西南密林险隘处,最后回到英王的封地。

倘若到时候让西南的人拦住了, 只要英王给镇南侯府打个招呼, 事情便迎刃而解。

因从北到南关卡重重, 光是过路费就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更不要提其它杂七杂八的费用。

这是这个家族的商人们许多年前便自行的开辟出一条商道来,哪怕比走官道多耗个把月, 可能还会死个把人,亦有无边的利润在里面。

魏朝商人地位低下,他们主动投诚英王府,告知这条道的存在,是想自家从此由富变贵。

英王听说之后大喜,果真交于他们足够的银两,让他们去北彪国买马。并承诺归来之后,给与他们足够的赏赐。

一行人前几个月的时候就出发了,去的时候走的是官道,快马加鞭一两月就到了北国。

回来的时候众人携带马匹众多,因为要绕个大弯子,加上路途异常险峻,要大半年后——估摸是今年秋冬才能回到南边。

慕江得知这条消息的时候,那群客商已经带了八百匹马到西北了。

他连夜叫了府上七八个有见地的门客商量这件事情。

门客们七嘴八舌的,各有各的看法。

“属下认为,太子殿下既然知晓了此事,不如趁机问罪英王和北彪国。这两地太过张狂,如果不借着这件事情打压打压他们的气焰,日后不知道会生出什么事端来。”

“绝对不可!英王府富可敌国,北彪国这几年养精蓄锐隐藏兵力,万一同时触怒了这两个地方,魏朝南北两头战火都起,朝廷怎么应对?”

“我看还是告知当地的官员,让他们封了这条走私的道路,从此不让他们出入。这次不过八百匹马而已。”

“……”

一时间众说纷纭,每个人都有他的道理。

慕江坐在上首,兴致缺缺的听他们讲着。

这些人说的都没有错,无论用哪个人的决策,对朝廷都没有害处。

只是慕江还是不大满意。

宁繁离京两三个月,给他写信宁繁只歪歪扭扭的随便写两句话回来,一副敷衍他的样子,显然是忘了他在京城里还有个太子夫君。

慕江先前听说卢帆那小子想宁繁想到害了相思病,慕江心有不甘,他那算什么相思病,自己这才是犯了相思。

无论如何,宁繁不愿意回来,慕江不能押着他回家。

倘若宁繁在这里,他想的肯定比这群人更全面。

很多事情慕江不能告诉别人,和宁繁讨论却无妨。

宁繁不在京城这段日子,他还没有当皇帝,已经尝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

下面这些人都很有眼色,看太子神色淡漠,一个个闭上了嘴巴,不敢再说一句话。

太子平时待他们这些人都不错,舍得给予他们名利地位,不是那种心胸狭隘容不得人的,能有这样的主公跟随,哪怕肝脑涂地都在所不惜。

只是对方身份毕竟是太子,也是未来的天子,底下这群人但凡聪明一点,都知道太子担得起重任,将来肯定大有所为,所以平时都对太子恭恭敬敬,时时刻刻看对方神色行事。

慕江道:“都下去吧,此事孤再考虑考虑。”

下面的人陆陆续续的散了。

一名太监上来伺候慕江就寝:“已经四更天了,今儿不上早朝,太子殿下放心歇息。”

康财没了之后,跟在慕江身边伺候的是王招,前阵子四皇子的事情一出,皇帝打杀了一些和四皇子有关联的太监泄恨,王招做事很有条理,被慕江安排进了宫里当管事。

恰好又有新的宫人入宫,他挑了几个来历清白聪明伶俐的在身边伺候。

新人偶尔办事不力,却不像那些老的油滑世故,在外作威作福。

如今最常跟在太子身边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太监,进宫后自己给自己取名叫来福。

慕江吩咐了来福两句:“天不亮就让人去宁府一趟,说是孤中午的时候拜访,让宁大人在家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