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率领众臣在外跪求了一夜, 嗓音都喊得嘶哑,终是在天明之时,盼到了卸下衮服的武皇出来。
武皇并不急着宣旨,只是看了一眼婉儿。
婉儿领会地展开了手中新写的黄帛诏书, 朗声念道:“天子诏——”
值卫的羽林军也纷纷跪地, 叩首领旨。
李唐旧臣等这道诏令已经等了整整十年,十年隐忍, 终是盼到了武周复李唐的这一日, 他们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眶。
诏令言明,恢复三省六部名称, 国号改周为唐。诏令最后,武皇下旨敕封太平为皇太女,将太平的皇太女之位与恢复李唐旧制绑在了一起。
李唐旧臣眼底的热泪还没来得及退却,便被诏令最后一句话哽在了原处。
接此诏令, 便等于承认了公主继位的合法。
不接此诏令, 公主今日如此触怒武皇, 也不知武皇日后会如何暗中收拾英王与公主。明着来动不得公主与英王,可谁能防住这深宫里的暗箭呢?
武皇已经退了一步,他们再咄咄逼人, 若真把武皇逼急了一拍两散, 谁也不知武皇会做出怎样疯狂的举动。毕竟现下武皇大权在握, 清洗李唐王孙换武周国祚绵延, 来个鱼死网破也不是不可能。
太平耐心地听完了诏令,她并不急着接旨,她等着身后李唐旧臣们领旨,余光已经瞥见好些个臣子交头接耳,低语着什么。
公主膝下有皇太孙崇茂。
李唐旧臣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起, 他们看了一眼旁边的李显。早就心乱如麻的他猛烈点头,只想臣子们顺水推舟地把这事给办成了。
崇茂是英王血脉,公主一心向着李唐,由公主接手把李唐江山稳住,妥妥当当地交到皇太孙手中,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就在众臣纠结万分之时,武皇往前走了一步,微微弯腰,眸底皆是盛怒之色,“瞧见没有?你一心为了李唐,你身后这些人为的是李唐么?朕允了他们想要的,他们谁会记得你逼宫复国之功?”
武皇的声音像是利刺,扎得他们的耳鼓发烫。
她直起身来,睨视众人,冷嗤道:“朕代先帝守护江山十载,你们只记得朕是女子,可记得朕为天下万民温饱办的实事?可记得朕守护四境、寸土不失的功绩?可记得朕开创武举、让天下勇士得展抱负的举措?”
接连三问,问得众臣哑口无声。
太平眼眶微红,一时不知这戏该怎么接下去。
“臣记得!”狄仁杰凛声回答,对着武皇叩首,“陛下十年勤政爱民,臣都记得。”说着,狄仁杰直起腰杆,“臣愿奉公主为皇太女,稳固大局,同心共创大唐盛世!”
瞧见父亲开了口,狄光嗣也接口道:“臣附议!”
“臣附议……”太平座下幕僚们顺势而为,今日公主只要坐稳了皇太女之位,他日便是大唐的君王,自有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
张柬之沉沉一叹。
狄仁杰回头看他,沉声问道:“张公忠的不是李唐么?”说完,他故意看向李显,“难道张公只忠英王?”
李显听见这话,急忙辩解,“狄公此言言重了!”
张柬之皱眉,“狄公何须拐弯抹角地骂老夫呢?”说完,他对着武皇叩首,“陛下既已下令,臣等自当领旨,奉公主为皇太女,承继宗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