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昭昭

禁庭 流鸢长凝 4731 字 2个月前

此去数日, 一切如常。

武皇渴求贤士,所以对这次科举极是看重。今届应试之人都想入万象神宫一睹明堂庄严,是以人数比往年多了三倍不止。太平权衡再三后,欲将殿试挪至天津桥外, 一来, 武皇可以亲临听各士子论策说道;二来,可以彰显科举公正, 来年可得更多寒门士子参试;三来, 羽林卫只用守护武皇一人即可,不必大费周章布防。

武皇看见了太平这本奏疏时, 不禁笑了出来,赞许道:“这丫头长进了不少。”

裴氏笑道:“殿下早已不是丫头了。”

武皇心领神会地笑了,却道:“在朕心里,她永远是丫头。”说完, 她提起朱笔, 在太平的奏疏上写上了“准奏”二字, 递给了今日当值的婉儿,“送去给太平,立即执行。”

婉儿领命, 接了奏疏便往公主府去了。

等婉儿离开后, 武皇问向裴氏, “这几日魏王在做什么?”

裴氏一直帮武皇打理密奏, 如实答道:“自梁王捱了打后,这几日魏王下了早朝,便在府中听禅。”

武皇眸光微沉,“希望是懂事了。”说着,她翻开了另外一本奏疏, 才看了第一句,神情一滞,似是想到了什么。

“太医那边怎么说?”武皇又问。

裴氏认真答道:“伤口并不严重,太医说已经开始结痂,就是……梁王迷迷糊糊的……一直醒不过来。”

“他若不起歹念,朕还想好好提拔他,可惜了啊。”武皇只觉无奈,放眼整个武氏,武承嗣与武三思两人算是脑袋最灵光的了,她只恨武氏里面没几个可以扶植的良才,才会让她如此被动。

武三思肯定是活不成了,以后朝堂之上便只剩下武承嗣这个侄儿镇场。

“传厍狄氏来,拟诏。”武皇苦笑,打发裴氏传了厍狄氏来。

这个时候,必须再提拔提拔武氏。武承嗣已封为魏王,再往上已提拔不了,于是武皇命厍狄氏拟诏,进武承嗣为文昌左相,进驻尚书省。

武三思几个孩子尚小,还得好好历练,等有了功绩再提拔,如此才能服众。

武皇看完厍狄氏拟好的诏书后,想好了该把武三思的世子武崇训放去何处历练,“再拟诏,进梁王世子武崇训为高阳郡王,兼春官郎中,跟随太平在礼部任职。”

厍狄氏很快便拟好诏书,交给武皇御览。

武皇看罢,点头应允,便命厍狄氏把诏令送往鸾台。

厍狄氏领命退下,却为殿下悬起心来。前几日朝堂上那一闹,看似殿下大获全胜,可武皇要制衡朝堂,绝对不会让殿下的势力一家独大。武三思虽然倒了,武皇却开始扶植世子武崇训。虽说武氏大多是平庸之才,可比起人丁凋零的李氏,武氏子弟确实众多。杀得急了,会引来武皇的注意,杀得慢了,会影响殿下的大业。

殿下只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少则十年,多则数十年。不单是武氏,还有庐陵王李显与皇嗣李旦膝下那些个李氏子孙,都是拦在殿下大业前的绊脚石。

想到这里,厍狄氏不禁一声叹息。

九月,下旬,大周第一年的大举取士如期举行。

武皇卓然站在应天门的城阙之上,亲临现场。彼时,秋高气爽,晴空万里,不见一缕薄云。武皇只须往下俯瞰,天下士子尽收眼底。

此情此景,已经久违了多时。

当年见到这样的情景,还是在贞观年间,她伴君太宗,看着太宗俯瞰天下士子。那时的血脉激昂,至今想来犹有热意。

当年的才人,如今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