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三合一)

一般来说, 年轻学生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即使真能上台讲那么二十多分钟,也不会得到太大的关注。

毕竟人还是年轻,学得浅, 讲的也未必是什么前沿的研究。各位教授博导们意思意思听了, 算是给主办方和学生的老师一个面子。

但是叶千盈不一样。

她是和关教授董教授一起来的, 至于她自己, 虽然不算关教授的入室子弟,却也是一个得意门生。

关教授的讲课安排在第一天。昨天晚上教授们一起吃自助的时候,他就领着叶千盈, 和几个自己n大的、f大老朋友打过招呼, 介绍叶千盈的语气也十分自得。

除此之外, 叶千盈过于年轻的年纪, 也给她这个身份带来的很大的吸引力。

即使研究方向不重叠, 教授们也愿意借她教育自己学生好好听一听这个孩子的讲课内容, 让他们每天别太骄傲, 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好啊。

所以, 当叶千盈站在台上的时候,倒有不少教授带着自己的学生在下面听。

叶千盈研究回文数相当上心, 断断续续地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半年。所有有关回文数的问题她几乎都涉及了个遍, 一条条的知识如今已经滚瓜烂熟地牢记在她的肚子里面。

所以, 即使只有二十五分钟的时间, 叶千盈的讲述也有条不紊, 不急不乱, 而且把整个定理都叙述得相当分明。

她的这番表现,不由得又让底下的学者们对她高看一眼。

要知道,在年少成名的天才里, 有傲气的人是很多的。他们教书这么多年,早就看惯了伤仲永的例子,太多年轻人被名利迷了眼,跳进世上的富贵荣华场里就再也钻不出来。

而叶千盈分明不是。

现在距离她研究出回文数已经过去了半年,倘若她真有一点飘忽的意思,这段时间早就够她美滋滋地把自己抬到天上。

但这小姑娘站在讲台上,照着自己的t思路流畅地讲下来,全程没有一点卡顿,逻辑之间的衔接又极其地润滑,一看就知道是沉心做学术的人。

f大的孟教授是关教授的好友,他听着叶千盈在台上徐徐而谈,不由得笑着向自己的老友偏了偏头。

“好啊老关,你这学生快出师了,一看就非常擅长带学生。”

他们做学术的研究者里,有人性格就是天生的闷,自己肚子里明明有十分货,可就是茶壶装饺子——它倒不出来。

倒是台上的这个小女生,思维灵动,嘴皮子也利落。许多教授的研究只和回文数擦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边,也在她的讲述中把思路理得明明白白。

关教授天生就是爱玩笑的随和性子,听朋友拿自己打趣也不生气,只是笑模笑样地抬手装作要赶:“去去去。”

不过,他倒是不反驳好友对叶千盈的夸赞。

孟教授见他这副模样,肚子里暗暗好笑,就是当着学生的面,不好穷追猛打,只能装作正经,拿叶千盈给自己的学生做示范。

“看看,你们明年要是能站在这个位置讲二十五分钟,我也宣布你们出师了。”

停顿一下,他又用诱拐的语气说道“不难的,一点也不难。你看,英才班的小丫头都能上去讲,你们是比人家少两个眼睛,还是少一张嘴巴?明明都不差嘛。”

孟教授带来的是一对研二的师兄弟,听到孟教授这么说,心里实在有点打鼓——他们倒是不差眼睛也不差嘴巴,他们差的是那个脑子啊!

但当着叶千盈老师的面,他们也不能给自己导师丢人,只好苦笑着应承孟教授,表明他们一定会尽力。

大会给定的时间很快就匆匆过去,在还有五分钟时间到点的时候,有会议助理在一旁提醒了一声。

叶千盈还有一页t没有讲完,听到这声提醒,顿时加快了自己的速度。

提前半分钟结束了自己关于回文数的讲解,叶千盈向台下鞠了一躬,换来了满堂的掌声。

在座有不少德高望重的大牛,未必把叶千盈目前的这点小小研究成果看在眼里,只是鼓励年轻人总是好的。

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接过老人家手里的担子,挑着无数前人的期望前行。大佬们曾经也是从老师手里接过担子的人,所以如今看到叶千盈这种扎实进学的后起之秀,他们心里高兴。

叶千盈回到台下关教授身边的位置,路过孟教授时,她还轻快地和孟教授打了个招呼。

孟教授一见之下,顿时心里更加相中了。

他又转过头,絮絮叨叨地训自己手下的两个研究生。

“看看人家小姑娘,文文静静的,多有礼貌啊。”

两个研究生:“……”

教授,您对我们不满直说就是了,不必找如此借口。

他们都看出来了,自己导师的那个眼神,分明是恨不得拿他们两个去换b大的那个丫头!

————————————

第三天的时候,邓院士果然到场了。

老人家已经是八十高龄,她上午到场后,就在酒店里稍作休息。主办方的工作人员火速在下午最好的时间给她安排了场次,以免邓淑华老人受不了太高强度的作息。

邓淑华院士还是z大的校友呢,要不是有这么一个面子,她今天也不会过来。

她的研究报告依旧是微积分几何相关,老人家撑着干瘦的躯体端坐台上,顺着自己准备好的稿件往下读,偶尔起身在一旁的黑板上写下几个算式。

台下,几百人的会厅里寂静无声,在座的各位老师学生,眼中都只有满满的尊敬。

叶千盈在下面坐着,笔记本摊开在自己的膝盖上。她牢牢跟着邓淑华院士的思路,即使遇到不会的地方,也先记下来等着以后复盘。

短短的一个小时里,叶千盈把笔记认认真真地做了十几页,在邓院士走下讲台的时候,她已经感觉意犹未尽。

趁着下一位教授上台的空隙,叶千盈翻检了一遍自己的笔记。不得不说,邓院士的这场报告,很有启发性,在刚刚的讲说中,叶千盈升起一点新的思路。

现在,对于比尔猜想……她好像有一点其他的想法了。

晚上的自助餐会,邓淑华老人果然到场。

她年老力衰,有些体力不支,因此只是在餐会安排的沙发上坐着。

和另外的两个院士一样,邓淑华院士的身边火笼般地热闹。

虽然z大开的是学术会议,但学术中总是难免要搞些关系。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天赋走到最后,所以还是需要人情的助力。

正因如此,见到热灶,人人就都想烧上一把。

不说别的,就是昨天,关教授不也带着叶千盈,把她引荐给了几位大牛,让她在外人面前混了个脸熟吗?

他当时嘱咐叶千盈:“先让人认识认识,等你以后回国了,一旦遇到什么事,还有今天的交情可攀。”

“对。”叶千盈一本正经地说道:“以后评院士还需要别人推选呢。”

“去你的。”关教授笑骂一声“还不满二十,就先想到院士的事了。胃口这么大,你还是先毕业再说。”

梦里的五百万,不是,梦里的院士暂且不提,如今,在叶千盈三步之外,就有一个真正的女院士。

叶千盈和谈诗凝诸梦拉着手,站在邓淑华的院士不远处,静静等待她和其他人交谈完毕。

她们三个只是学术会议里的小喽啰,又没有其他人引荐,因此大多数时候都得在外面晾着,看着过去找邓院士聊天的人一波又一波。

还是邓院士注意到三个女孩子在旁边等了很久,结束了一场对话后,主动朝她们三个招了招手。

“来。”她很和蔼地露出了一个笑容,每一道皱纹里都镌刻着邻家奶奶一般的慈祥:“好孩子,来这边儿。”

学术会议上,女性教授确实比较少见,三朵金花似的姑娘更是难得。邓淑华院士刚刚一眼就看到了。她人老了,就喜欢年轻的孩子,现在抽出空隙,就把这三个小姑娘一起叫过来。

她示意三个女生在自己身边坐下。拉家常一般地随和地聊着天。

“你们是哪个大学的?”

“我们是b大数学英才班的。”

“b大……还不是研究生吗,那是哪个教授带你们来的?”

谈诗凝和诸梦就一齐笑了起来,她们指了指叶千盈:“院士,是她带我们来的。”

这下子,邓院士眼中终于露出了些许的惊讶神色。她擦了擦自己的眼镜,重新端详了一遍叶千盈。

看着叶千盈神采飞扬的模样,邓淑华脑袋里突然想起一点印象。

“我听助理说,这一次的z大学术会议,有一个学生收到了特别邀请……就是你吗?”

叶千盈立刻点头,不卑不亢地说:“是的,我是叶千盈,有幸参加这次的学术会议,讲解对回文数的发现。”

“回文数啊。”邓淑华老人当即便笑了:“那我想起来了,《arican journal of atheatics》是不是?”

即使如今已经八十高龄,邓淑华院士也坚持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以上。她一直都关注着国际前沿的数学信息,对于《arican journal of atheatics》这种期刊,当然一直都保持着阅读的习惯。

“好孩子。”她笑着夸叶千盈:“数学是一门很美的学问,你好好的对它,它也不会辜负你。”

说这句话的时候,老人家的眼睛星星般地发着亮,神色竟然和当初cgo闭幕式时十分相像。

叶千盈认真地点了点头:“是,我不会辜负它的。”

“还有,院士。”说到这里,叶千盈忍不住低头笑了一下:“您之前留给我们的那道习题,我做出来了。”

邓淑华院士眨了眨眼,有些想不起自己究竟是什么时候见过叶千盈。

谈诗凝在一旁小声说:“就是前年的cgo……”

啊,原来是这个。

那些花朵般鲜妍的女孩子们正处在最好的年华,一张张小脸儿都是一样的靓丽。当时邓淑华院士隔着视频,并没有特意注意到哪一个。

没想到在今天,这段缘分竟然还能有这样奇异的终结。

老人家已经习惯了生命里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但是见到这三个小姑娘时,仍然忍不住地想到:这就是花儿结出的果子了。

两年前的一次活动安排,如今竟然也真的到了可以收获的时候。

邓淑华老人嘴角含笑:“是吗?那道题是我以前带研究生时用的。你把答案给我看看吧,或许我还有能点拨你的地方。”

天啊,邓淑华院士实在是太平和近人、太善解人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