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大学的师生不清楚,还是为大梁内陆的师生们性格都比较沉闷,除了刚来时候有一场宴会,剩下的时间都是在埋头学习。
这会儿听到有人说话,还惊讶了一下。
缓了一阵,他们才慢慢理解话里面的意思。
听明白之后,他们忍不住走到内陆师生们身边小声问:“你们内陆人都是这样的吗?”
内陆师生莫名其妙:“怎么样的?”
“就……都这么朴实?看你们穿的也素,吃的也随便。那位大人那么了不起,竟然身边一个随从都没有。西边那些小贵族,出门都起码带上五六个人呢。”
有能力来新京的外国人不少,几乎全都是前呼后拥的。
他们原先还当个新鲜事看,见得多了就见怪不怪了。
内陆师生深呼吸一口气:“我们穿的只是颜色清雅,这几种颜色很难染,洗好几次也不会褪色,是纺织研究所的新成果,目前只有几所大学才有。常服只有简单的刺绣。配套的礼服上的刺绣是宫里头针线局绣的,能传子传孙的。”
当然,配套的礼服只有极个别师生才有,图案是根据他们具体做出的贡献来设计的,每个人的都不一样,是极其体面荣耀的东西。
有人得了这样的赏赐,直接开祠堂祭祖的。
在他们看来,新京的学生们穿的衣服才叫随便,剪裁简单,没有刺绣,大红大绿的看着都能吵到眼睛。
“自己的基本内务都能自己打理,一些其他的事情队伍中都有配置。我们自己没必要带那么多人。”说实话也带不起。
其实来之前,船队是给了随员名额的。每人限定带两个人,只需要付半价的船票和住宿费用,是相当划算的。
一些有钱人家的学生,会带一两个想跟着到新京长见识的家人,但多半都是舍不得给真的随从出这个钱的。反正现在大学基本都住宿,平时擦个桌子洗个衣服的自己都会做。别的吃饭之类的,队伍有配备专门的人。有些找上门来的人想买名额,但他们觉得不靠谱,没拿来卖。
大部分师生其实出身并不差,真要讲非得带上多少随从才算体面,那出门除了一些官员和王公贵族在特定的场合需要摆出仪仗,除此之外带上一群人在街上溜达……
“又不是街溜子,带那许多人做什么?”说话的是个女学生,长得娇小,说话轻声细气,身上也没戴什么首饰。
但知道她背景的,都知道她来头不小。当然在学校里,大家看的是本事。这位的本事在某些方面已经是先生的水平,平时给先生代课也不少。
一番交流之下,新京的师生虽然觉得内陆师生不是不能说话,但难免觉得对方傲慢瞧不起人。
内陆师生觉得自己不过是说了实话,同时也对这群没什么本事却享有那么充足资源的新京师生觉得不满。
要知道他们能够站在这里,那是整个大梁千挑万选出来的,哪怕马上去考官,起码也是七品起。这些新京学生的水平都未必能够考上大学。
在竺年不知道的时候,原本他打算让双方交流的一下且相对单纯的两拨师生群体之间,产生了一道隔阂。
不过他就算知道了,估计也不会去多管。竺侯说的对,哪怕是石头,也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他不应该把所有人都按照玉石的标准来打磨,坚硬的青石、璀璨的宝石,都是很好的。
海外十六州是真正的地广人稀。
他们为了修筑水坝,深入树林,距离城镇并不远,已经是无人区。河里面的鱼又大又肥,估计是没见过人类的险恶,尉迟兰削了一根树枝,跟过去的宋果果还在挽裤腿呢,就已经提溜起来了一长串鱼。
鱼在当地几乎是最重要的肉类来源。当地非常会做鱼,有许多适合腌制的特色香料。
那么多鱼,竺年他们几个人肯定是吃不完的,就给队伍里分了一些。
加上跟随尉迟兰一起去的人也叉到了不少,鱼肉鲜香混合着香料特殊的香气,很快在林间飘散开来。
美味的食物冲淡了刚才的不愉快,一直到天亮,拔营继续往前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真的少了很多人。
到中午的时候,去送人的朱小飞等人已经赶了上来,还拿了许多从城镇里买的热食。
不管是哪边的师生都很惊讶:“你们怎么速度这么快?”
他们在林子里已经走了一天半。朱小飞他们昨天晚饭前把人送去城镇,这一趟往返……难不成他们压根没把人送走,而是把人处理了?可他们带的这些东西,这个鱼饼明明就是最近的那个小镇酒楼的招牌,进林子之前他们还吃过。
朱小飞翻了个白眼:“不是我们快,是你们慢。”说完,他把手上的一袋鱼饼递给队伍中那位娇小的女学生,“小熊,你不如跟着殿下去练练探路?”
被叫做小熊的女学生,名字叫熊南南,一看就是熊北北的亲妹妹。但实际上她是熊北北在战争中捡到的孤儿,两人年纪差了好远,被当做闺女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