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二臣贼子 张参差 2638 字 4个月前

不知还有什么急差事。

宫内御书房。

李爻进门先吃一惊€€€€不太大的空间里,站着满屋子太医院的老头儿,院使、同知、院判都在,还有好些李爻叫不上名的医生大夫。

一堆老头子面有菜色,一张张老脸皱得比苦瓜还苦。衬得小景平格外扎眼。

皇上这是把太医院搬到御书房来了么。

李爻第一反应是景平跟皇上嚼舌头根子了€€€€把他不舒服的事儿御前告状来着。皇上聚拢一众老头子们,是要给他看病。

转念一想,太荒唐了,怎么可能呢?

“晏初来了,”赵晟脸色也不太好看,“来。”他示意李爻坐,又向内侍庭总管樊星打个眼色。

樊星将一份加急文书递到李爻手上:“大人请过目。”

那是花信风发来的急信,措辞简练,没有虚头巴脑的马屁。

一共不过十行字,李爻一眼看到头€€€€前阵子,景平和军中医师调出的新药管用,可近来天气回暖,疫病有死灰复燃之迹,几位年纪稍长的军医也染病了。事急从权,无患、洛雨、修竹三城的医师被急招调入军中支援。也因如此,军中闹疫病的事情越发瞒不住了。花信风来信目的有二,一是向都城请求医药资源支持,二是请皇上防备胡哈和羯人野心不死。

“军务的事情容后议,”赵晟道,“今日召诸位来,是想在医备辎重方面,商量出个对策。”

话音落,众人皆看太医院使。

院使大人沉吟片刻,颤巍巍上前两步,道:“陛下,此时不宜再在坊间征召大夫随军,一来,疫病不知道何时彻底能除,若是一拖好久,指不定便有民间大夫待不住,到时候无论是否放他离开,都易生乱。是以,微臣建议,从太医院借调太医,前去支援。草药,则就近调配。”

话音落,院判反驳道:“可这两年太医院本就多职从缺,再调人去那么远的地方,不知几时能回。宫里主子们日常请脉的工作都恐分配不开了。还是请户部协助,从民间秘征大夫,给予厚禄,签下契约,待到边邑的病情稳定,再集体放回,银两给到位,便不会有人多做蜚语……”

院使冷冷看那院判一眼:“高大夫可知你这一套流程下来,那缺医少药的边邑驻军又会有多少人染病,多少人不治吗!”

眼看要吵起来了。

“好了,”赵晟把话茬截断,“二位都言之有理,所以朕现在征召诸位国手来,在此危难之时,先去控制局面,而后再按高院判说的,走户部密招流程。有哪位大夫,愿意先行开拔,为边邑的将士们药到病除的?”

一屋子人雅雀无声。

眼看天要热了,信上又说军医也有染病,谁都知道这一去不仅是苦差事,指不定还得送命。

一帮老头你看我,我看你……

从前嫌弃对方老眉咔哧眼,多看一眼都想自戳双目,现在则把对方脸上的老年斑都数清楚了。

就在诸人黏黏糊糊没人说话时,景平突然偏头看了李爻一眼,跟着出列行礼,道:“陛下,微臣愿往。”

李爻心一惊:那么多太医都不吱声,怎么就得你去呢!

但这话他现在不好说。

抛开私心,对方有自己当年御前立军令状的风骨,李爻一时想护犊子不放手,一时又揣了几分所谓的“老怀安慰”。

景平毛遂自荐,皇上立刻大肆褒奖,让樊星记下,待到凯旋那日,定有重赏。

但太医院里,悬壶济世的热血之人委实是少数,多是些连病症措辞都要捻来算去、被宦海争斗磨平了棱角的老家伙。一个个依旧持着怀疑态度,暗道皇上的许约无论多诱惑,也要有命回来才能拿在手里。

磨叽了好一会儿,自愿前去的算上贺景平,只有三人。

最后皇上拍了桌子,让余下腿脚尚算灵便的内科太医抓阄,又抓出俩“倒霉蛋”,不给喘息之机直接一道圣旨下€€€€今日回去收拾,明日一早内侍庭亲卫护送五位医师,日夜兼程前去江南边邑救急。

募医的事情了了。

皇上遣散太医,对李爻道:“晏初留下,朕有话与你说。”

景平行礼告退,转身往外走,目光晃在李爻脸上,见对方表情淡淡的。他心里不禁打鼓:我自作主张没同他商量,他是不是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