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宋宣和遗事 周扶 2834 字 4个月前

如同当年他那样敬重仰慕哲宗皇帝,可山陵崩塌、自己即位之时,难道心中没有一丝控制不住的窃喜?

而赵煊则不同了,赵煊性格说难听了叫木讷,说好听了便是守礼,说监国就是监国,绝不行监守自盗的事。这些年他扪心自问,对待赵煊多有不公和偏颇的地方,赵焕更是步步紧逼,然而赵煊的应对方式就只有一退再退,退回东宫养鱼,可谓是唾面自干,比仁宗皇帝还要宽让。

况且,他想起自己在蔡攸家中险些要晕倒时,赵煊牢牢地搀着他,深一脚浅一脚地从西华门走到垂拱殿,他俩撑着一把伞,伞面几乎全部倾斜到了持盈这边。

垂拱殿上的金砖被赵煊身上的雨水浇透,散发出一种潮湿而清旷的香味,这种味道穿越了两个时辰再次萦绕在持盈的鼻尖。

也许,只有叫赵煊监国才是两不伤害的最好结果。

第15章 梦海上宣和天子 思江南道君皇帝2

===============================================

次日,皇帝在福宁殿召见中书舍人吴敏,陪同者唯有宣和殿学士蔡攸。

吴敏入得殿来,便道不好。是时皇帝穿一身大袖€€袍,而旁边的学士蔡攸手执一把青蓖扇站在旁边给皇帝扇风,谄媚至极,半点宰辅风度都没有。

皇帝气色与态度倒是很好:“吴卿坐。”又拿过蔡攸手里的扇子,让蔡攸也坐。

吴敏屁股刚挨上半边,就拼命看蔡攸,蔡攸不说话,皇帝倒先开口了:“如今金人渝盟,举兵犯顺,已占河东之地,顷刻便至京畿,为之奈何?”

吴敏那半边屁股立刻离开座位:“臣等无能,使官家忧劳!”

持盈摆摆手,觉得吴敏很配合,便道:“朕欲往亳州进香,谒见天帝、阐明此事。朕不在京中时,一切事宜听凭太子处分。”

吴敏的两个膝盖顿时亲了福宁殿地上的砖头:“官家要弃京师而去吗?”

持盈皱起眉,蔡攸就道:“元中,怎么说话呢?官家去亳州一趟,又不是不回来了!”

吴敏连头一起亲砖头:“臣万死不敢奉诏!”

持盈大为头疼,吴敏是中书舍人,诏令起草由他而出,持盈将他提拔做此官,全因他是蔡€€一手提拔的门生,又与蔡攸交好,若是连他都如此反对,更遑论别人了。

蔡攸道:“元中何必如此迂腐,学那些台官臭气?官家有吩咐,你照写就是。”

吴敏大摇头:“学士何出此言!他日青史若写我为官家南幸拟诏,我死且羞见祖宗!即使是恩相太师在此,也不敢轻易奉诏啊!”

持盈被他说中了,若是蔡€€在,必定要劝他留守京师,皇帝离开政治中心又命令成年的太子监国,实在是很危险的举动,这也是他为什么留下蔡攸的原因。无论如何,蔡攸总是站在他这边的。

他干脆直问道:“这诏书你如何肯写?”

“宰执相公若不知此事,臣便写不得此诏,官家另请高明吧!”

“你!”

持盈被他气得站起,又尴尬地坐下,官员不奉诏是清名,他罢黜了就是恶名,还是来日再找由头,于是缓和声气道:“那吴卿替朕寻一位高明罢。”

吴敏赶紧扔出烫手山芋给自己的同年:“臣举荐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李伯玉!”

持盈抓紧了手上的扇子,很想把它砸下去,只是此刻为尽快完成交接事宜,拟诏着赵煊监国并准备南巡事体,实在不容耽搁€€€€倒不是他等不得,他正掐着手指算河东至此的里程呢:“那你去叫他来吧!”

吴敏擦了擦汗连滚带爬地就走了,持盈这才狠狠地将扇子扔下去,蔡攸拾起来,吹了吹不存在的灰,笑道:“他怕招人骂罢了,你将他贬了,我来权兼中书舍人。”

持盈不知为什么,突然心里一酸,想起了从前蔡€€在神宗、哲宗朝时也是承旨的中书舍人,这没来由的想法叫他难过,刻意白了蔡攸一眼,故作无事道:“你倒不怕挨骂!”

他在吴敏面前装得严肃,在蔡攸面前则细细碎碎地埋怨:“我平日待他不薄,竟搬出这些大道理来气我!”

蔡攸乐了,走到他身边给他扇风:“我挨骂与否,难道不是全看官家吗?官家如此厚恩于我,想来他年青史,臣必然和官家永不分离。官家做万世圣君,我便是贤臣;官家做昏€€€€”

官家做昏君,那我必然是那贼子奸人了!

持盈把扇子劈手夺过,打他的肩膀:“不许说!”

蔡攸不知想起了什么:“官家拿这扇子打我倒不心疼,昨日那一万贯一把的扇子却好好珍藏着吧?”